【教改進行時】小班,參與🏂🏻,實踐——記公共衛生學院婦幼保健學課程教學改革
編者按
2018年10月,意昂2平台牽頭組建的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立🦸🏼。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醫學學科,培養一流醫學人才,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是新時代中國醫學院校的共同使命。
回顧歷史、縱觀現今、展望未來,意昂2官网醫學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引領推動著我國醫學教育與醫學學科建設改革創新發展,為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醫學教育之路不斷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展示意昂2官网醫學各學院🍔💚、醫院近年來的優秀教學改革成果、交流改革經驗🙇🏼♀️,特推出“教改進行時”系列專題✍️,以期各部門能夠在教改的道路上,見賢思齊、攜手並進,為建設紮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醫學教育添磚加瓦🧣。
小班教學:提高學生的“抬頭率”
——授課教師集體備課
二十幾人的小課堂上,學生們針對老師提出的人群母乳餵養問題展開了小組討論,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也加入其中,不時地提供一些材料供大家思考與討論,這是公共衛生學院本科課程婦幼保健學的授課現場🤞🏻。
婦幼保健學課程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之一🔐🧗,它以婦女和兒童為對象,以保障和促進婦女和兒童健康為目的🗿🥠,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婦幼保健學課程一直采用大班授課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在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雖然老師們課前準備都非常認真🧑🏿🦲,上課也很有激情,但是在70-80名學生的課堂上,很難實現師生的互動式討論,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因此,2018年婦幼衛生學系開始進行婦幼保健學課程的小班參與式教學探索。
參與式教學方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目前國際上普遍倡導的一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機會的合作式的教學方法🙇🏼♂️,一般以小班形式組織教學🍸。小班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習目標,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學系將2014級本科生分成4個班,每班20人左右📏,由來自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意昂2平台婦兒保健中心、海澱區婦幼保健院三個單位的13名教師進行授課📸。
雖然課程是從十月份開始🚵♀️,但是早在暑假之前,相關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了。專題研討會🟧、集體備課、教學試講、基地現場觀摩……短短20個學時的課程👩💼,前期的準備工作遠遠地超過了這個時長。
為了在四個小班中實現更好的平行性,在集體備課中,大到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小到案例的選擇🌃、提問的設置🥬,授課老師們都一個一個討論、修改🧛🏿♂️、完善。“除了集體備課,大家也會隨時在微信上針對一個很小的🥼,但是很重要的問題反復討論,大家都是很認真的。”授課教師羅樹生介紹🤷🏻⌛️。
這些背後的努力,學生們可能並不知道⚖️,但是,他們在課堂上切實的改變,對於老師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和鼓勵。
由於課堂人數少,老師與學生互動多,學生上課的“抬頭率”更高⚠,“劃水”的情況大大減少🧑🏿🎤,遲到早退的情況基本沒有發生。在課堂上,老師拋出一個個問題,引導有不同想法的同學主動參與討論,並積極地給予反饋🧚🏼♂️,課堂的整體氛圍很好🧑🏼🎓。公共衛生學院2014級本科生徐衛星說:“小班上課註意力比較集中,老師講的很有意思🚨,大家也都比較活躍,所以自己更容易融入到這種氣氛裏🛣。”授課老師周虹也認為🕺🏼🫘:“學生基本上能夠緊跟課堂的節奏和進度,這也是我們覺得改進比較大的一點。”
參與式教學:“單向教學”變為“雙向教學”
——小班課堂
在課程進行期間♣️,關於醫生拒絕剖宮產被孕婦家屬毆打的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和討論。在課堂上,老師就把這個熱點話題作為課堂討論的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們思考分娩期保健中剖宮產的問題。
其實🙃,如果細心留意課堂的PPT🧘🏼🧙🏿♀️,會發現這樣一個玄機——每隔幾張課件,就會在頁面上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是在提醒授課老師:這裏需要跟學生進行互動了。
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系主任王海俊教授解釋道⛑:“學生聽講十分鐘左右,註意力就開始轉移了,因此我們會在課件裏提示老師要跟學生互動、組織討論,不然學生就要走神了。這些互動的點都是課程的重點、難點🥿,通過互動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教師課前根據教學大綱集體備課篩選適宜的教學案例🟦,在每次課前一周左右將教學案例分享給學生,如孕產期保健部分分享的材料是有關孕期增重和剖宮產的公共衛生問題👨🏼🦰,學生根據分享的討論要點課前查閱和思考相關問題,如孕期合理增重對母親和孩子的意義👩🏿🔬🚴🏻♀️、人群剖宮產率的適宜水平等🐣。
在案例討論中🥷👷🏼♀️,每個小班的同學被分為4個小組👯♀️,每組4-5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案例及思考題進行討論👮🏼,開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最終歸納整理討論結果,製作PPT⛓️💥,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討論的主體💱,教師輔助進行點評和總結。
對於羅樹生來說,參與式教學和案例討論在他的課堂上並不是一個新名詞,“以前我講‘婦幼衛生信息’”這一課也是有案例討論的🤔,但是一個班七八十人💆,一個組就有二十幾個人☺️,學生的參與度相對比較低。如果每組少於三個人🤚,學生的負擔又會比較重🦾,所以現在這樣的小組人數🕞,我覺得是比較合理的🫵🏼。”
課堂展示、補充發言👰🏻♀️、提問和回答……為了提高團隊中學生的參與度🏦,羅樹生會想盡辦法cue到小組的所有成員👊🏼,讓他們都有表達的機會,“我會要求匯報時小組的全部成員都站在臺上,對於他們來說🤳🏽,無論自身的表達欲望是強還是弱👸👩🏻🍳,總會覺得既然站到臺上還是說幾句的好,這也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一種方式。”
與普通的考試相比,公共衛生學院2014級本科生周立景更加喜歡課堂展示的考核形式🫳,因此也喜歡在團隊中充當展示者的角色💁🏼♀️。“我的性格比較活躍🏬,喜歡在展示中加入一些新鮮有趣的元素,吸引大家的註意力。”課堂上老師的表現也對周立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講課幽默風趣的老師會更受同學們的歡迎,這也是我特別向往的一點”,因此⛑️,他會有意地學習老師的講課思路、表達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
雖然大家讀的文獻相同,但是每個人的切入點和思考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公共衛生學院2014級本科生黃紫婷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團隊展示不同於個人的展示,需要理解每個人的想法,並且把這些綜合整理⁉️,再展示出來。一個人的想法可能會有點偏頗🧑🦽➡️,但是經過不同人的補充,觀點會更全面🈶、理解會更深刻。”
事實上👨🏻🎤,僅僅是小班本身,就能夠促進老師更多地關註學生👩🏿⚖️。為了不冷場,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會隨時調整自己的語速、語調,針對學生沒聽懂或者感興趣的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因此🏋️,從表面上看🫴🏻,雖然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講述的時間減少了,但是實際上對老師的要求反而提高了🧎🏻♀️➡️。授課教師劉崢說🚌:“以前的課堂是講什麽就準備什麽✋🏻,但是參與式教學要求我們準備更多的背景知識🧖🏿,如果對知識點理解得不夠透👚,都有可能會被學生問住。”
對於學生來說,這種學習和考核的方式也需要他們在課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合理的課程設置與安排並不會增添學生的負擔。“對我來說,投入的時間和收獲是成正比的𓀖,我的閱讀文獻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課堂展示的能力都有提高🟡,我覺得是值得的。”黃紫婷的這一觀點在學生的課程評價中也得到了印證——小班參與式教學的同學們更傾向於贊同“我有充分的時間來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對“學習任務太重👨👨👧👦,我無法充分理解所學知識”和“課業負擔太重”持有不贊同的觀點。
基地見習:讓理論聯系實踐
——學生到海澱區婦幼保健院參觀學習
課程改革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是組織學生以小班為單位前往教學科研基地——海澱區婦幼保健院開展現場實踐,彭院長親自授課,帶隊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相關科室,將婦幼保健理論知識與現場的工作實踐相結合,加深同學們的認識與理解。
周立景很贊同這種授課形式💂🏿♀️:“我之前很少有機會去婦幼保健院,實地觀摩不僅可以加深印象,還能聽到一線工作者的感受和想法🌳。”
看上去一個下午的參觀學習⛲️,背後凝結了許多老師的心血🖐🏼:彭院長參與了學系的集體備課,講課內容甚至每一張PPT都是經過反復琢磨討論的;科室的選擇是與理論課的重點內容一一對應的🤜🏼,婦幼系老師們前期還進行了實地考察🤌🏿;各個科室的介紹講稿都是提前審過的……
對於海澱區婦幼保健院的重視和配合,學生們也是有目共睹,徐衛星說:“你能感受到他們準備得很充分,很想讓我們了解他們的工作,但是由於時間比較緊📌,感覺一些科室的老師講得不太盡興✈️。”
教學相長🤚📢:未來已來,路在腳下
——督導專家聽課
為了評估教改的效果,學系通過問卷、量表等定量分析和定性訪談的形式,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和建議🚶,這也讓授課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需求⛽️🙃。羅樹生說🏊🏿♂️:“通過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反饋💋,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可以明確地知道講課的優缺點,以便未來更有針對性的改進。”
正如周虹所說:“我們希望教改對每個老師都能有所幫助”🧽,這一點,2017年剛剛入職的青年教師劉崢深有感觸🚁。婦幼保健學課程是劉崢帶教的第一門課,上課之前的集體備課和互相聽課讓本身就喜歡和學生互動的劉崢更有底氣。“聽課讓我對整個課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也會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講課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大部分老師都會走下講臺🫲🏼🚮,站在學生中間👶🏽😟,首先在空間上就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
有了這些準備🐚,劉崢在課堂上的表現可謂是“駕輕就熟”▶️👇🏻,“聽我課的海澱婦幼保健院的老師都沒聽出來我是第一次講課”🚹,在學生針對課程的反饋意見中,類似“邏輯清晰”“互動性好”這樣的關鍵詞多次出現🗺。本學期,劉崢參加了意昂2平台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醫科類)公衛學院層面的選拔,獲得了二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
通過對收集到的學生課程體驗反饋🧑🏻🏫、課堂評價及期末總成績等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小班參與式教學在課程滿意度、教學體驗、基本技能培養及合適作業量方面具有更大優勢,小班平行性好,考卷整體回答較好。2017年實行大班授課時,學生對課程的總體滿意度為76.7%,2018年小班授課後👋🏼♣️,學生滿意度上升到了90.8%。
每節課堂上🧭,除了老師和同學,還能看到1-3名老教授,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認真地記著筆記,他們是學院安排的教學督導專家。五名專家陳育德教授、王振剛教授、李曼春教授、王生教授🚐、康曉平教授跟隨不同的小組走進課堂,不僅跟學生們一起上完全部課程🐟,還同他們一起參與海澱婦幼保健院的現場聽課和參觀,並在課程結束之後進行意見反饋。
陳育德在反饋中給課程“點贊”🫴🏿:“這門課的學時雖然不多🤏,但投入的師資和精力是很大的”,“註意利用小班課的形式🧔🏿,增加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來自學生🧑🦳、教師和督導專家的反饋結果讓王海俊很欣慰:“我覺得基本上達到了我們改革的目標。”但是與此同時🧑🏭,她也深刻認識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小班教學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嘗試,我們邁出了第一步,以後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完善。我們要根據督導專家意見做到‘少講、多練、從案例出發’,努力把課程向‘小而精’的方向改進。”
協調教室🍒、組織參觀🧑🏿🦰💁🏽、培訓教師🎳2️⃣、安排助教、評價反饋……院系為保證小班教學的順利進行🙋🏻♂️🙆🏼♀️,投入了很多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支持❤️🔥。對此,王海俊心存感激👳🏿♀️:“我們學院領導和教辦老師對教學改革非常支持!所有參加教學的老師們✣,包括意昂2平台婦兒保健中心、海澱區婦幼保健院的老師,對教學都很重視🔻,他們大老遠跑過來跟我們一起集體備課,一備就是一下午⏫🫅🏿,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在如此看重科研的大環境下,沒有大家對教學的這份熱情,是不會有這次改革的。”
在現場實踐之前讓學生有所準備,明確現場觀摩和理論知識的連接點👮♂️;增加見習的時間🙇🏼,在實踐過程中加入案例討論和實踐操作的環節;進一步優化案例的選擇;提高教師的互動能力……雖然這一學期的課程才剛剛結束⛹🏻♀️,婦幼衛生學系的老師們已經開始討論下一步的計劃了👩🏿✈️👰。
(宣傳部韓娜/文1️⃣,照片由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提供)
編輯:鄭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