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丁潔:在Alport綜合征的救治路上 我永遠不放棄
醫療是民生之本,醫療保障是民生保障措施的推進。去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衛生健康相關領域的任務重點🍄🟫,提到抗癌藥物降稅降價,部分藥品納入醫保等舉措🧑🎨。
今年兩會人大代表,議案圍繞醫療保障落地措施的不在少數。丁潔就是其中一員,她致力於關註中國罕見病的救治💁♀️,連續多年提交罕見病相關議題,今年,她的議案是《製定切合我國實際的罕見病醫療保障相關策略的建議》。
在Alport綜合征的救治路上 我永遠不放棄
一些孩子耳朵聾了,眼睛近視不斷加重,有些還出現了腎衰竭🧑🏼🔬。我能做的是延緩他們的病程,改善他們的生存質量。這種疾病很罕見🕵️♀️,最小的患者1歲多就發病🏟🤵🏿♂️,早期出現血尿。這種疾病被列入到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121種疾病中😵,它叫Alport綜合征🤌🏼,中文譯名遺傳性進行性腎炎。
Alport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一般來說🌚,如果爸爸攜帶致病基因,生的兒子是健康的,生的女兒則100%患病3️⃣;如果媽媽攜帶致病基因🥲,生男生女患病機率都在50%➕。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這種罕見腎臟病在我國總患病人數遠多於其他國家。國際國內對Alport綜合征均沒有根治的辦法,患者發展到尿毒症以後🧑🏿🦲,只能靠透析和腎移植的辦法,近幾年丁潔教授與國際專家一起探討並發表了診治Alport綜合征的專家共識,使患者疾病進展到尿毒症的速度顯著減慢👩🏼⚖️。
對於Alport綜合征早診斷尤為重要。家長要對疾病有早期發現的意識,如果孩子出現血尿現象,一定要註意查找病因🤵🏼。最好及時到專業較強的醫療機構就診,不要延誤了治療時機。對於有類似家族病史的人👩🏻🎨🧛♀️,要及時檢查⏩,以免延誤診斷👨👩👧👧,也為著盡量避免遺傳給下一代。
1987年🏟,我去美國留學期間🫄🏻。在攻讀博士的時候剛剛接觸到小兒遺傳性腎臟病Alport綜合征🙋🏽。1994年我回到國內,就想深入到中國的這項疾病救治中去。當時,國內對遺傳性腎臟疾病的認識度不高🚣🏼♀️。我接觸罕見病這個概念是在我十二年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目前我已連任三屆政協委員,每年提案我幾乎都離不開“罕見病”。多年來😋,我與全國多位專家連續多年為我國罕見病相關工作共同呼籲、不斷努力。同時⚒,在臨床科研上👷🏼👩🏿,我也沒有停止對“遺傳性進行性腎炎(Alport綜合征)”的研究。經過20余年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建立起多種實用的診斷方法、積累了治療經驗。
如今,從國家的政策,大眾的認識🧗🏼♂️,開始慢慢對罕見病不那麽陌生。並且我們還有了121種罕見病目錄,有了324家罕見病診治協作網醫院🪷👩🍼。今年,我在兩會上的提案依然要為罕見病發聲💘,議案題目是“切合我國實際的罕見病醫療保障相關策略的建議”。
記得一次Alport綜合征家長組織的會議上,公布出Alport綜合征病患的生存狀況調研情況,其中的一個調研案例,一對夫婦的孩子確診為Alport綜合征,從雙方的基因檢測中發現,女方剛剛查出為攜帶Alport綜合征基因🧑🏽🎨,男方就堅決地選擇了離婚。
疾病致貧,疾病導致一個家庭的破碎。這些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所以🧚♀️,我一直在想,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呼籲,而是要將罕見病真正能夠落到實處🥹。使罹患這種疑難重症的、需要終身性使用治療藥物的患者,能夠人人享有健康的權利。這樣才能夠與健康中國的目標一致,讓患者在疾病情況下享受最好的生活質量🙋🏻♀️。
1、從道德層面🧑🏼🍳📰,首先要讓罕見病患者在疾病狀態下得到最好的的生活質量。比如有藥治可治,不能藥物治療的🧊,盡量給予好的疾病管理。
2🏂🏽、從診治層面,要有正確的診斷,同時也要有準確的治療。我們要讓患者有藥物可治。許多罕見病要靠進口藥,但是非常昂貴,可及性也較差。所以,我們要進行科學研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或仿製藥,真正從根本上幫助到這些患者👰🏼👩👧。
3💁♀️、從醫生層面,要對Alport綜合征患者進行人文關懷👶🏽。Alport綜合征所患疾病為終身性☣️,目前沒有“根治”的藥物。另外一個家庭中⇢,可能不止一個人有這個病⛓️💥。罕見病給個人的生長成長,給家庭帶來的負擔,會是長久的深重的。所以這種情況下,不是醫生開特效藥,開處方就能解決🍑。這需要醫生用科學的知識,讓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能夠追求一個最好的生活水平。
另外我們也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熱情💇👨🏽🚒、能力和責任感去推動相關政策🦴,那樣惠及到的不是一個患者、一個家庭或一個小群體的患者,而是一大片⭐️、大群體🕉🗣。所以這麽多年來👩🏻🦲,我就一直不放棄,努力通過政協提案以及其他途徑和行動為我國罕見病相關工作出力,並且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統戰部摘自醫師報2019年3月9日)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