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大學Johannes Kirchmair教授應邀到訪藥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2019年3月25日下午,德國漢堡大學Johannes Kirchmair教授應張亮仁教授邀請作了題為“In silico model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likely to cause assay interference”的報告。劉振明副教授主持了本次報告會𓀔,藥學院的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報告。
通過篩選尋找先導化合物是藥物發現的一種有力手段🐦⬛。然而💁🏼♂️🎯,很多情況下得到的化合物對靶點沒有表現出預期的活性🆓😹。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泛篩選幹擾化合物(PAINS)和膠體聚集體的幹擾造成的🧍🏻♂️。Johannes Kirchmair教授首先對這類幹擾分子的作用機製進行了簡要概括;其次,他引出用計算的方法可以輔助我們預測這些bad actors;最後,他列舉了四種解決方案:基於規則的方法、基於相似性的方法👨🏼💼,統計方法以及機器學習🏋🏽。並對機器學習方法進行了深入闡述。會後♗,張亮仁課題組的學生又與Johannes Kirchmair教授展開了小組討論。
Johannes Kirchmair是德國漢堡大學化學系和信息學系教授,同時擔任該校生物信息學中心應用化學信息學與分子設計研究小組負責人🧙🏽♀️。Kirchmair教授於2007年獲得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化學信息學與藥物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具有13年在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和跨國製藥企業應用化學信息學開展新藥研發的研究經驗。曾主持多項奧地利科學基金會✍🏼、德國研究基金會🎚、拜耳製藥等機構資助課題,已在Nat. Rev. Drug Discov.🚵,Nat. Prod. Rep.👩🏼🏭🤾🏿,J. Med. Chem., J. Chem. Inf. Model.等發表近60篇學術論文(引用次數超過2500次)👮,同時擔任業界30多種專業期刊的長期審稿人和SCI期刊Chemistry and Biodiversity的編委。
本次學術報告由意昂2平台藥學院張亮仁課題組承辦🧑🏻🔬。
(藥學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