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 田艷:我與受援科室共同進步
2018年7月26日🤏,懷著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神往已久的雪域高原⚡️。美麗的西藏🫰🏽、壯麗的布達拉宮,一直令我心馳神往。然而,從被管理者轉換為管理者🍼,我能否圓滿完成任務,能否克服傳說中恐怖的高原反應,這些都使我忐忑不已🧝🏽。帶著這種不安情緒,我開始了拉薩工作之旅。
經過兩周的適應🌳,高原反應逐漸褪去🪫,但是工作中的困難卻沒那麽容易克服💉。剛到這裏,我對一切都不熟悉👵,當地的主任又正在休假🦸🏿,這使我更加焦慮🧷,工作不知從何做起👱🏽。
問題總要解決👨🍼👨🚒,彷徨了一陣,我翻開了既往援藏幹部的故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建設西藏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本著“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我開始翻閱以往援藏醫生的工作記錄,了解科內現行工作方式及流程,希望找到自己工作的方向🟢。
在幾周的調研後↖️,我發現腫瘤內科還是一個全新的科室👩🏻🦽➡️。它剛剛脫離腫瘤外科🕟,一切幾乎還都是空白💨:沒有規範的主治醫查房及全科查房製度🧘♀️;沒有基本的核醫學及放療設備;缺乏大量的靶向及化療藥物;腫瘤規範化治療更是無從說起🍉。基於此,我製定了工作的第一個目標⌚️:在現有條件下推進腫瘤規範化治療進程。
與當地主任商議後🕜🐱,我開始帶頭在科內進行各種腫瘤的指南解讀以及腫瘤基礎知識的普及🥘🫏,規定每周二進行全科大查房,要求對所有新病例以及疑難病例進行全科討論,要求各專業醫師對病例進行全面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努力,我的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
建立腫瘤多學科協作綜合診療
剛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就接到了衛健委一項重要任務,即開展腫瘤多學科試點工作。雖然在前三任援藏醫生的指導下,科室已經開始腫瘤多學科查房(MDT)的工作,但並沒有形成系統規範的製度。
經過反復協商與修改,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多學科協作綜合診療(MDT)委員會正式成立,下設:胸部腫瘤組、乳腺腫瘤組、胃腸腫瘤組⛷、肝膽胰腫瘤組🙍🏽♀️、婦科腫瘤組。澤永革副院長任MDT委員會主席🪜📼,援藏專家任MDT委員會副主席👩🏿⚕️,趙玉蘭主任任MDT委員會秘書,各MDT小組腫瘤科醫師任MDT委員會聯絡員🤸🏿♀️。
根據西藏具體情況,製定MDT實施方案及MDT申請書、同意書和專家意見書模板🏋🏻♀️。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每周交替開展各專業組MDT活動🛌🏿,促進了各科室的交流🙅,也提高了科室腫瘤治療的綜合水平👆🏿。
開展基因檢測與腫瘤精準治療工作
近年來,腫瘤內科發展迅速,已經進入到化療減法、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的精準治療時代,但西藏地區由於各種因素,目前仍只能進行化學治療,腫瘤內科治療水平與內地有很大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我積極與內地聯系🏢,打通基因檢測與藥品輸入渠道,並在科內進行基因檢測與腫瘤精準治療培訓,根據基因檢測結果為患者提供精準治療服務♔,得到患者大力肯定與支持,同時也提高了科室腫瘤治療水平,減少了腫瘤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縮短了與內地腫瘤治療的差距。
開展輸液港新技術,患者有了新選擇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是西藏地區唯一的腫瘤專科,患者來自於西藏各個地區,大部分患者化療均需要置入深靜脈通路,科室雖然已經建立PICC中心,但PICC易發生血栓和感染,並且要求每周換藥,對患者造成了極大困擾👵🏽。
由於路途遙遠等因素,許多患者的PICC通路維護非常困難,因此科室決定引進輸液港技術🥝。輸液港具有感染風險低、維護及使用周期長、適用範圍廣和保護血管等優點,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018年9月𓀇🫚,科室派熊偉醫生到內地學習👇🏽,同時在院內申請輸液港新技術🧑🏻🎤。經過8個月的努力,科室已經能夠開展此項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新的輸液方式的選擇。
開展腫瘤宣傳工作
癌症已成為威脅我國國民生命的頭號殺手⛷,很多人“談癌色變”。但其實癌症是可防可控的,關鍵在於“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今年4月15-21日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確定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科學抗癌,預防先行”❌,副主題是“抗癌路上、你我同贏”⌨️,旨在倡導全社會積極行動,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傳,提高群眾對腫瘤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認知和接受度,普及科學防癌的理念,實現對腫瘤的有效防控。
4月18日,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聯合外科🧛🏿♀️、消化科5️⃣、影像科及病理科專家在門診組織宣傳👩💼、義診和咨詢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共發放宣傳材料500余份,向普通大眾科普腫瘤相關基礎知識🧕🏻。不到半天的時間裏,接受腫瘤相關預防和治療方面的咨詢近百人次🙌🏼,幫助公眾評估和認識自身惡性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指導居民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主動參加各類早期篩查和定期體檢🚠,積極采取行動降低自身癌症風險,以及罹患惡性腫瘤後應該如何進行檢查、治療和監測。
加強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監護
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正常組織產生很大影響,而大部分腫瘤藥物又或多或少會引起心臟損害©️📽,因此癌症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心律失常、心電圖異常以及血壓改變。
過去,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科采用傳統床旁監護儀對患者進行監護,而醫護人員又不能時刻守護在患者床旁🎪,一旦發生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經常是患者出現不適時才發現⛑️,導致了治療的延遲。而在患者進行監護時😵💫,由於傳統監護儀的不便,患者不能離開病床,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化療結束後,患者要進行活動,只能拆除監護,也導致一些遲發性心血管不良反應不能被及時發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心監護系統具有集中監護與管理,更加安全與舒適等優點⏪。2018年底,我們參照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中心監護系統🤶🏿,結合西藏特點,申請購置中心監護系統。經過醫務處批準🚣🏽♂️,院務會討論通過後,2019年6月科室將安裝中心監護系統,從此改變了傳統監護現狀,提高對患者積極全面的監護效率🆎。
目前💇🏻,我還在幫助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積極籌建“腫瘤標本庫”及“臨床數據庫”🧑🏻🏫,基本的文書工作以及設備已經購置齊全🚄,後期只需要逐漸積累病例及標本🦌。
一年的援藏工作已接近尾聲,回過頭來,感覺時光飛逝,但其中的過程卻漫長又充滿挑戰。一年來,在幫助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進步的同時,我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積累了大量臨床與管理經驗👩🏫,多方協調能力也得到鍛煉,並且和當地醫務人員結下深厚的友誼。
(田艷 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腫瘤化療科主治醫師、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
編輯:鄭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