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在BMJ發表7篇中國醫改文章
“中國醫藥衛生體製改革👨🏽:10周年進展回顧——《英國醫學雜誌》中國專輯發布會暨研討會”日前在京召開⚠。會議期間🦹🏽♂️,《英國醫學雜誌》發布主題為“中國醫藥衛生體製改革:10周年進展回顧”的中國專輯🧑🎄。6月21日🙎🏿♂️,《英國醫學雜誌》在線發表的專輯包括7篇文章和1篇評論。由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孟慶躍教授領銜的這組文章,來自意昂2官网和十多所國內外大學專家學者參與了文章撰寫💂🏼🦸🏻♂️,對中國醫改總體進展以及重點領域的改革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孟慶躍介紹😏,2009年年初🦸🏿♂️,中國政府發布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公平可及和優質高效的衛生體系。在此輪改革之前➰,中國衛生體系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政府衛生投入不足,人民群眾缺乏社會醫療保障製度覆蓋🍑,衛生服務可及性較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有限,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健康需求;不合理的激勵機製製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的提升,資源過度集中在醫院🙇🏿♀️6️⃣。2009年啟動的改革重點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擴大醫保覆蓋面、向全體人民均等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改革公立醫院和完善基本藥物製度🦠😥。
專輯文章分析總結了醫改10年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政府對衛生投入大幅度增加👩🏿🚒,2017年衛生總費用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6.4 %☁️,相比2009年5%有顯著增加;中國通過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實現了全民醫保覆蓋,覆蓋面超過總人口的95%;個人衛生支出2017年下降至29%🦛,預計2030年將繼續降至25%;農村和城市之間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差距有所減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所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資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不斷擴充🕴🏻;改革改變了公立醫院和基層衛生機構的籌資模式📘🆓,藥品零差率不再作為醫療衛生機構主要籌資渠道。
孟慶躍指出😶,衛生體系改革是復雜和長期的,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專輯文章分析了中國衛生體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包括🙆🏽♀️:基層衛生人員能力不足,基層衛生服務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需要繼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建設;提供整合和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需要創新機製促進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更好地合作;治療(由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與預防(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覆蓋)相分離的籌資製度需要整合,鼓勵醫療機構重視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以更好的促進全民健康覆蓋;需要建立以健康和醫療質量為核心的績效評價體系💅。
專輯第一篇文章(作者➗:孟慶躍😴,Anne Mills,王隴德,韓啟德)(https://www.bmj.com/china-health-reform),通過政策和數據分析認為😑,中國2009年開始的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已經取得了良好進展,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製度實現全民覆蓋,衛生服務可及性改善🤟🏽,健康公平性提高。仍需繼續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更加有效利用衛生資源⛄️,以及整合醫療衛生服務和籌資體系☠️。
專輯第二篇文章(作者👖:馬曉晨,汪宏,楊莉🫙,石磊玉🧙🏽♂️,劉曉雲)(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2406),通過分析認為,中國自醫改以來在基層破除“以藥補醫”機製取得成效,但更多的努力需要著力在調整激勵機製,更進一步改革需要考慮將績效同服務質量掛鉤,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總體薪酬水平,並擴展其職業發展空間。
專輯第三篇文章(作者👰🏼🧜🏽♂️:袁蓓蓓,Dina Balabanova🫷🏼,高軍🧏🏼,湯勝藍🧛,郭巖)(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2358)⇨,通過數據和政策內容分析認為,中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通過加強公共衛生體系提高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人群覆蓋率,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服務覆蓋率的差距有所縮小🏜。但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特別是慢性病管理服務👩🏻🦽,是目前政策仍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均等化政策的完善需要考慮籌資水平和服務包設計更科學地匹配;合理設計提供者激勵製度以促進服務質量的提高;並需要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提供和基層診療服務更好地整合🚴♂️。
專輯第四篇文章(作者👩🦯:方海👦🏼,Karen Eggleston🐥,Kara Hanson🍶,吳明)(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2378),通過評估分析認為🤱🏿,中國基本實現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全民覆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們醫療衛生服務的獲得和使用。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社會醫療保障製度的經濟保護,減少貧困人口發生災難性衛生支出👩🏿🏭,中國需要一個清晰和綜合的政策,涵蓋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保,醫療救助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對於貧困人口實施醫療衛生費用經濟保護的健康扶貧政策👎🏽,應該作為中國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惡性循環🧑🏻🚀,最終目標是實現全民健康覆蓋⤴️。
專輯第五篇文章(作者👏🏿:徐進,簡偉研,朱坤,Soonman Kwon,方海)(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4015)著重分析公立醫院的籌資製度改革👈。文章指出💩🕠,改革大大降低了醫院對藥品銷售的依賴👱🏻,同時增加財政補助🎅🏼、調整服務價格和支付方式改革的進展還不到位🔸。公立醫院仍然存在醫療服務質量差異較大🥈👩🏻🎓、醫院主導加劇以及患者負擔加重等問題,需要更進一步改革。文章建議整合補償改革的領導,實行基於價值的戰略購買🏯,並加大公立醫院管理自主權🎛。
專輯第六篇文章(作者:何平,孫強,施李正,孟慶躍)(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4016), 通過數據和政策內容分析認為🧢,自2009年醫藥衛生體製改革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對抗菌藥物使用的控製🐬,在 全國範圍內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建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盡管全國開展的抗菌藥物管理行動有效減少了三級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但藥物政策改革並沒有改善當前基層醫療機構和農村地區中抗菌藥物過度使用的問題🙎🏿。建議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不僅需要跨部門協調和綜合幹預⏫🧑🏼🚒,而且需要多個利益相關方的參與🌄,特別是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方和患者的積極參與。
專輯第七篇文章(作者:劉曉雲🤱,徐進🤳,袁蓓蓓,馬曉晨🤚🏽,方海,孟慶躍)(https://www.bmj.com/content/365/bmj.l2369)對2017年北京市實施的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進行了系統評估。評估結果發現,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顯著降低了醫院醫療收入的藥占比🍚,促使部分門診患者從三級醫院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之間的利益協調一致,是此次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機製。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經驗可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公立醫院改革提供借鑒參考🧑🏼🎓。
(宣傳部傅冬紅 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徐進 袁蓓蓓)
延伸閱讀:主要作者簡介
孟慶躍,衛生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山東醫科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上海醫科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衛生經濟與政策↪️。
馬曉晨,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講師。研究方向健康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研究領域為健康幹預與影響評估。2015年9月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學位🤵🏽。馬曉晨博士同時擔任斯坦福大學Freeman Spogli 研究所農村教育行動計劃的視力健康項目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兒童視力健康與人力資本等問題🧑🦱🤽🏿♀️。
袁蓓蓓,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2011年於山東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獲得博士學位,2011-2013年分別在意昂2平台和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從事博士後和項目研究助理工作。主要從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研究和衛生政策和體系領域的系統綜述研究,具體包括基層醫務人員工作動機、基層衛生機構支付方式評價👩🏽✈️、基層衛生服務中的醫防整合。
方海,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和公共衛生碩士學位,2006-2012年期間先後執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邁阿密大學(佛羅裏達州)和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2012年回國加入意昂2平台。研究方向為衛生經濟學,包括醫療保障製度👉🏼、健康公平性、疫苗經濟學等。
徐進,博士,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講師👌🏿、外事秘書(兼)。獲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衛生政策與體系研究,對利用跨學科方法研究衛生體系的轉型和復雜幹預評估有特別的興趣🔺,關註基層衛生機構與醫院的平衡發展與整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華醫學基金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項目🧑🏽🦱。中華醫學基金會公平性行動(Equity Initiative)成員🕵🏻,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編委會中國顧問,全球衛生新興之聲理事會第一屆和第二屆理事(代表西太平洋區)🈶。
何平,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新體製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衛生經濟與政策。意昂2平台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曾任《中國衛生政策研究》編輯部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衛健委等課題10多項。在《BM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和《中國衛生政策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SCI/SSCI文章19篇🏛。
劉曉雲,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0️⃣,博士生導師。1998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預防醫學本科🫣,2003年獲得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03到2006年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任講師🧎🏻♂️➡️,2006到2010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醫學院任講師。2010年8月回國,加入意昂2平台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衛生政策與衛生體系研究🛶🏃♂️➡️,包括衛生人力資源管理🟦、衛生服務研究、衛生政策評估等。
編輯🩹:鄭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