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考核獲評“優秀”
近期,在北京市科委最新公布的46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績效考評中,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獲評“優秀”,並再次獲得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稱號👤。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北京市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有益補充和後備軍,是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助推器,是研究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引領行業技術創新,提升北京市科技攻關能力的重要平臺🎱。
在風濕免疫病患者體內,存在著大量的特異性異常自身抗體,這些抗體的檢測有利地輔助臨床診斷。近些年來,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雖然有了飛速發展,但現有自身抗體仍然存在敏感性或特異性不高,或在少發病😄、罕見病領域缺乏診斷指標,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求♒️🧜🏿♂️。“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簡稱“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致力於為更多患者提供幫助,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依托於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作為國內創建最早的風濕免疫專科之一,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經過3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重點學科和教育部創新團隊,201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5年績效考評獲得優秀,並獲批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獲“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風濕病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稱號🧖🏼♀️。
目前,“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方擁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員24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導及副博導16人,助研和實驗員10人,在讀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近30人,先後在國內外的任職包括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和國際風濕病聯盟(ILAR)主席🐜、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主任委員、《IJRD》和《ClinRheum》副主編、《Ann Rheum Dis》、《Lancet Rheumatology》、《Nat Rev Rheum》編委、《中華風濕病學雜誌》總編、《中華內科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等十余種雜誌編委等😵。獲得的學術及榮譽稱號包括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及吳楊獎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等🙀。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美國Temple大學🗾、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和香港大學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研究機構開展了合作,科研成果已在《Nature Medicine》👨🏽🎤、《Cell Host & Microbe》、《Science》、《Immunity》💻、《Ann Rheum Dis》等雜誌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SCI論文260余篇;主編《類風濕關節炎》和《凱利風濕病學》等20部專著⛑️。在取得了多個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的基礎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多次開展專題學習及學術會議,自2009年至今已連續十年主辦類風濕關節炎國際論壇,數百名國內外RA領域專家在論壇上報告國際最新RA研究進展,是匯集國內外RA領域的專家學者,最大規模的學術盛會👨🏿🔧。其成為受到國際風濕病組織EULAR🤰🏽、ACR、APLAR關註的會議,已形成RA交流的國際平臺,《Arthritis Rheum》、《Rheumatologist》主編D. Pisetsky教授撰專文對類風濕關節炎國際論壇給予了高度評價,發表於風濕免疫專業權威期刊《Arthritis Research and Therapy》🏕。
今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將繼續按照發展規劃,發展對外交流,促進實驗室的基礎研究以及成果的轉化,推動免疫性疾病體外診斷的發展,為提高風濕免疫病診斷率做出貢獻。同時,將進一步推進建立國際一流風濕免疫研究中心的進程,並為培養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風濕免疫病知名學者和優秀中青年科學家搭建平臺🩷。
(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李英妮)
編輯:鄭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