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專業化護理隊伍守護人民健康
——《光明日報》發表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尚少梅院長署名文章探討護理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護士節向全國廣大護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時強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大護士義無反顧、逆行出征,白衣執甲、不負重托,英勇無畏沖向國內國外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為打贏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重要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在今年這個特別的護士節到來之際,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尚少梅院長應邀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發展專業化護理隊伍守護人民健康》,指出應構建合理的護理人才結構;科學布局,促進護理人才隊伍建設;並號召形成尊重護理專業價值的良好氛圍🙅🏽。
(原文鏈接見: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5/12/nw.D110000gmrb_20200512_2-07.htm#)
發展專業化護理隊伍守護人民健康
作者:尚少梅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12日07版)
手術的順利進展離不開器械護士的準確傳遞。圖為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學生正在老師引導下認識手術器械。李珂攝/光明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科新思考】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戰場上,廣大護士一直奮戰在最前線,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國援鄂醫療隊員中有2.86萬名護士,占了近70%。急危重症病房的護士累計工作時間最長,但他們不畏艱辛,給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
這場疫情促使我們深刻思考,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常態衛生服務需求激增的態勢下,如何大力推進我國護理人才建設?我認為,應著力於多層次✌🏽➖、全方位的院校培養,加強政策引導,打通護士職業發展上升通道,激發全社會對護理專業價值的認同,發展一支富有活力的專業化護理隊伍,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構建合理的護理人才結構
經過多年積極擴大護理人才培養規模,到2019年底,我國已有445萬名護士,每千人口護士數達到3名,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千人口2名護士的最低標準,並且扭轉了我國長期醫護比倒置的狀況,但這一密度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密度(每千人口9名護士)仍相差甚遠。
合理的護理人才結構,對提高醫療質量、保證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多層次培養護理人才是現有人力資源結構和社會多樣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我國護理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護士學歷結構明顯改善,本科🙆♂️、研究生學歷護士逐年增加,預計至2020年底,本科及以上註冊護士將達到24.4%。與此同時,護理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服務更加多元化,範圍延伸至社區和家庭。多層次、全方位培養護理人才將是盤活現有資源,充分發揮我國護理人才隊伍潛能的有效途徑🔜📡。
科學布局,促進護理人才隊伍建設
截至2019年底,我國招收護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約600余所、本科院校約260余所,碩士院校約110余所,博士院校27所,已形成覆蓋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的培養體系,為實施多層次全方位培養護理人才提供了基本條件💊。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我們立足於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的同時,應兼顧高層次護理學科人才培養,發揮高等護理教育作用,引領護理學科走向專業化;統籌護理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增加傳統護理崗位的吸引力,拓展優質護理服務在健康領域的應用,科學布局,促進護理學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
第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重在培養應用型護理人才,以護理崗位勝任力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製定招生規模和培養標準,發揮夯實護理人力基礎🛎、均衡衛生服務公平性的作用,使之成為緩解我國臨床護理人員短缺的主要渠道。
第二,本科護理教育應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逐步擴大招生規模,培養具有臨床護理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實用性護理人才👇🏻☛。未來本科護理教育應起到調整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結構的作用👧🏼。可建設一批應用型護理本科,以適應社會對護理服務多樣化的需求🏄♂️。
第三,研究生教育應以培養護理高精尖人才為目標。目前,臨床急需一批能處理復雜護理問題、具備專業化技能的護理專家。碩士教育應將重點放在推動護理專業碩士學位建設上,更加重視與臨床需求相結合,註重臨床思維和專科能力培養;在專業方向設置上進行新的探索,如適應臨床需要的急危重症專科護理🚭🚴🏿♂️、傳染病護理與管理等,與大健康、大衛生領域相適應的慢病管理❗️、老年護理等,與現代科技發展相適應的護理信息管理等。護理博士教育應重視獨立思維和科研能力培養,引導其科研成果在臨床中發揮作用,博士教育將成為護理學科建設的生力軍。
第四,營造鼓勵護理人員終身學習的氛圍,提供完善的職業教育上升通道和規範化臨床培訓,完善護理人員在職學歷教育和崗位繼續教育,鼓勵臨床護士追求更高教育水平和臨床技能水平。
形成尊重護理專業價值的良好氛圍
護理專業人才的發展應在國家層面給予明確的政策支持,建議再次將護理專業列為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加大護理各層級教育的投入,包含護理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臨床教學資源建設以及護理師資培養建設,以保證護理教育的質量。
在使用中應重視護理人才的合理配置,優化人才政策,增強崗位吸引力,提高基層護理人員待遇🎼。加強護理教育的創新改革,在一定範圍內探索設立發揮護士獨立判斷、獨立處置能力的崗位,政策引導部分高年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士發揮其在臨床🧑🏻🔧、社區、基層衛生機構及“互聯網+護理”中的作用,延長護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相對緩解護理人員短缺問題,同時也有利於提高我國健康服務可及性和公平性。
(來源: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