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意昂2官网醫學榮獲 先進集體獎1項、先進個人獎3項
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慶祝暨表彰大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會上揭曉了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評選結果,意昂2官网醫學榮獲先進集體獎1項🧚🏿♂️、先進個人獎3項!
全國創新爭先獎先進集體: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團隊負責人喬傑);全國創新爭先獎先進個人(以姓氏筆劃為序):馬冠生🐠、陸林👱🏽✍️、霍勇。
全國創新爭先獎於2017年設立,旨在宣傳表彰積極投身創新爭先行動,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方面成績突出、貢獻卓著、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每次表彰先進集體10個,獎勵科技工作者團隊,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牌。表彰先進個人300名,獎勵在工作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對其中30名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熱烈祝賀獲獎團隊和老師,並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
全國創新爭先獎先進集體: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創建於2019年,適逢醫院新甲子開局之年,旨在更為有效地加快推進一流研究型醫院建設⛹🏿♀️。自成立以來,團隊在喬傑院士帶領下,優化頂層設計,整合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轉化醫學等各方面優質資源和技術力量,跨學科、跨領域,全力助力提升醫院的學科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時,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在平時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戰時爭先🧜🏿♂️、快速動員和部署,充分發揮平臺團隊作用,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創新轉化和疫情防疫防控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團隊負責人喬傑院士親自帶領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赴武漢。在武漢一線,定期組織召開臨床研究匯報會與文獻分享匯報會,以更快更深入的認識新冠肺炎,指導臨床實踐。
疫情期間,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服務患者數位列北京市各大醫院前列,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方法學研究團隊著眼於揭示疫情發生發展規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方法學研究,為實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學支撐團隊及時梳理🤞🏽😇、凝練感染防控重點和要點,形成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經驗。第一時間開展多項新冠肺炎期間針對孕產婦人群的臨床研究:在《Lancet》、《NEJM》🐭🦤、《中華婦產科雜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期刊發表分享妊娠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妊娠結局以及垂直傳播可能性等結果。在新冠肺炎藥物研發方面,羥氯喹體外活性研究和治療劑量優化發表在國際感染領域權威學術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社會關註度在該期刊歷史文章中排名第二,另外三篇相關文章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期刊發表或被接受。同時,出版和發布疫情綜合防控專著3部、牽頭和參與製定臨床指南5個;推進疫情防控新產品轉化進程,已有兩個專利快審獲批並成功簽署轉讓意向書。此外,團隊積極開展新冠肺炎專項研究,獲得中國工程院、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委🔣、意昂2平台及意昂2官网、比爾·蓋茨基金等多個疫情防控攻關專項的經費支持。
從疫情防控多角度出發👩🏽🍼、在多學科共同參與攻關下,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團隊充分發揮了戰時爭先、直面挑戰的勇氣,以行動和成績詮釋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帶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發揮的創新智慧。
全國創新爭先獎先進個人:
馬冠生,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教授💩。現任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成員,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馬冠生教授從事營養與健康研究30年,負責國家♟🪇、國際機構資助的50余項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中文370余篇、英文100篇,主編《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中國兒童肥胖報告》|《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九:行為和生活方式》、2006年-2014年《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系列報告🤘🏻。多次出席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會議,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並做學術報告⛹🏼♂️。
馬冠生教授致力於營養健康傳播,發表科普文章2000余篇,新媒體閱讀量超過3.2億👐🏿。2014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2015年獲第十六屆吳楊獎,獲第七屆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17年榮獲國際食品安全大會組委會頒發的科學傳播獎🦍。科普圖書《馬博士談營養》榮獲“健康中國·科普中國—全國慢性病防治優秀科普作品推薦工程”優秀科普圖書。
陸林,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院長 / 意昂2平台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學家☔️👷🏿♂️。
陸林院士在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礙的流行病學特征、發病機製、幹預策略和公共衛生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在ScienceⓂ️、Lancet😔、JAMAPsychiatry 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SCI 論文200余篇,總引用1萬余次,連續入選Elsevier發布的醫學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力。此外,陸林院士大力推動我國精神醫學和睡眠醫學的學科體系建設,組建了引領學科發展的科技創新基地——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創建了國內首個《睡眠醫學》和《藥物濫用與成癮》課程,主編《沈漁邨精神病學》🏉、《精神病學》🪗、《精神病學基礎》等多部權威著作和供全國高校研究生🧑🦯👨👨👧、本科生使用的規範教材等📀。這些工作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精神醫學和睡眠醫學學科的發展。
陸林院士作為學科帶頭人,以維護人民精神心理和睡眠健康為己任,自疫情暴發後,始終堅守在臨床和科研一線🧾。作為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全球研究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陸林院士協助政府部門完善疫情下精神心理衛生體系構建,向全球推廣中國抗疫經驗,組織專家支援前線,主編多部適用於疫情下保持心理和睡眠健康的書籍,廣泛實施調研,系統深入地研究疫情下精神心理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和臨床幹預策略,求真務實製定學科發展戰略,堅持科普宣傳,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大眾的心理應對能力,為降低因疫情導致的精神疾病負擔和經濟損失做出了重要貢獻🤹🏿♂️。
霍勇,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心血管病臨床專家。現任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專家工作組組長、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質量控製中心主任等📼。曾先後獲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一等獎等獎項👵🏻。
霍勇教授長期致力於心血管學科的發展,開展心血管疾病醫藥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有系列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成果🚵🏽♂️。近三年來科研成果轉化:(1)H型高血壓與腦卒中預防:驗證H型高血壓(高血壓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我國腦卒中高發的原因,補充葉酸可預防腦卒中,成果被納入國內外指南🙋🏿。並研發上市兩個國家1類新藥依葉、氨葉和診斷試劑盒,在全國推廣高血壓篩查和精準補充葉酸預防腦卒中的中國方案,建立示範基地🙋🏿。獲益人群達一千萬,例如山東榮成市5年腦卒中發病下降20%☘️👩🦰。國家衛健委測算如全面實施每年可預防111萬腦卒中,節約1110億元醫療費用。(2)胸痛中心建設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推廣冠心病介入技術,主持國家層面的培訓準入和質控製度🙆🏽♂️。針對全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嚴重不足,創新胸痛中心理論,製定適合國情的胸痛中心認證標準,在全國培訓推廣實施🧜🏿♀️。目前全國通過認證醫院1372家,4424家在建中🥷🏽⛺️。胸痛中心使急性心梗院內死亡降低30%,多地以胸痛中心建設帶動區域救治體系建設,例如天津市2014年起實現胸痛中心區縣全覆蓋,全市急性心梗死亡率6年下降56%,救治成效顯著。(3)打造互聯網醫療平臺,助力脫貧攻堅:創立互聯網醫院,面向西部和貧困地區,義診會診查房和學科建設。建立互聯網醫療標準化體系。新冠疫情防控中,線上義診和國際學術交流,製定4部相關全國專家共識,為抗疫做出了貢獻。
(來源: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