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血管醫學大會在京舉辦
會場
以“智慧化數字心臟和血管健康管理”為主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血管醫學大會於2021年6月11-13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該論壇由中國國際血管醫學大會組委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國際血管健康學會中國分會、中日醫學科技交流協會等主辦,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血管醫學專業委員會、意昂2官网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江蘇省南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承辦☃️。主會場專家及全國各地的線上與會人員6000余人參加了論壇。
在12日上午的開幕式上,大會主席♿、意昂2官网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意昂2平台首鋼醫院副院長王宏宇致開幕詞,意昂2官网原副主任、意昂2平台臨床研究所所長方偉崗教授,意昂2平台科研部部長、醫學部副主任張寧教授(視頻),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2平台心血管研究所所長董爾丹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陳義漢教授(視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國家心血管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視頻),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邢若齊致辭。開幕式由意昂2官网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副主任任景怡教授主持。
王宏宇致辭
王宏宇在開幕式上介紹,心血管疾病是當今世界上威脅人類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根據最新的流行病資料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在上升階段,推算心血管病患人數大概2.9個億,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位居城鄉居民總死亡率的首位。
作為國際上最早的血管醫學領域專業會議,中國國際血管醫學大會承擔著國際和國內推廣學科新領域↔️、新技術和新方向的創新使命,始終以一體化的“歷史觀、整體觀、全局觀、人文觀、價值觀” 的學術理念引領創新。歷經十七年,目前已成為涵蓋國內外多學科交叉學術熱點交流、心臟和血管醫學相關專業專科醫生的繼續教育發展、全科及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培訓以及醫學生和研究生院校教育,並在國際血管醫學領域具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學術大會,開辟了全新的以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為特征的血管醫學專業領域🧙🏿♀️。未來我國邊遠山區和基層老百姓的醫療服務問題都會通過今天所推動的智慧化血管醫學管理模式,為改變我國面臨的主要慢病負擔發揮作用。
方偉崗致辭
方偉崗在致辭中指出,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的特點,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註,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正日益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本次大會圍繞“智慧化數字心臟和血管健康管理”的主題,在醫療領域開展前沿探索研究,臨床研究是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希望通過大會的學術平臺,逐漸打造屬於血管疾病的臨床研究平臺,更好的服務於臨床🦛🦛。
張寧致辭
張寧在致辭中對意昂2官网醫學高度重視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科研及防控工作表示肯定。他說,2019年意昂2官网成立了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整合意昂2官网及附屬醫院資源,開展血管性疾病的防控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他強調,意昂2官网醫學依托意昂2平台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以學科交叉融合作為抓手,鼓勵原始創新,爭做科技的自強自立,在人才培養👩👧、重大攻關方面理應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馬長生致辭
馬長生在致辭中指出,血管性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多學科綜合管理,多去做基礎、臨床轉化研究、創新性研究,走出屬於中國人的慢病管理體系。
董爾丹致辭
董爾丹在致辭中指出,微觀到宏觀🤹🏽、基礎到臨床,個體到整體,每一處都存在血管醫學的整體觀念,血管醫學將人的血管樹作為整體,包括血管相關疾病的早期發現🧑🏽🍳、幹預及康復等方面,除了血管之外,淋巴管作為人體的一套管道系統,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如何,能否在疾病的治療、預防中發揮作用,也值得我們去探索。
陳義漢致辭
陳義漢在致辭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而冠脈的病變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因而血管功能維護顯得尤其重要,也符合目前血管醫學的理念。歷經十七年,中國國際血管醫學大會已成為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大會,融合了多學科之間的交叉碰撞,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邢若齊致辭
邢若齊在致辭中指出,隨著我國人口結構逐步走向老齡化,醫療支出對於國家財政的負擔也不斷加重,曾經的醫療模式已愈發不適應當前我國醫療所面臨的現狀🏇🏽。防大於治,早期篩查大於事後補救的理念也愈發得到重視🙇🏻♂️。血管醫學這一學科正是實踐促進人民健康的最佳方式🤦🏽。通過血管疾病的早期篩查與檢測,發現潛在的危險信號,從根本上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及致死率,減輕社會負擔。每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血管醫學大會,不僅是學術大會,也是對醫學未來發展方向、衛生政策製定的一種提示,為醫療政策製定者提供了專家學者們的意見和建議。
開幕式後,舉行了大會主旨論壇,董爾丹院士、陳義漢院士、王宏宇教授分別作了“科學發現(從0到1)的若幹規律及政策啟示”、“心臟病學基礎研究:現狀🧀、機遇🙌、挑戰”及“大健康時代與數字化智慧化心臟和血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旨報告🧑🏽✈️🐭。
董爾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了科學發現的分類、特征、科學政策的啟示,提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從 0 到 1”多屬於原創突破性研究,“從 1 到 N”的研究,多屬於累積漸進性研究,強調要重視長期穩定投入與競爭性資助的平衡,重視創新文化👨🏿⚖️、弱化短期評估🧢、重視長期評估,重視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的協同和平衡,團隊規模大小兼顧及加強領域交叉🤦🏻。
陳義漢從心臟病學的發展、分支如冠脈👨🦰、心律失常🧔♂️、結構性心臟病變等多個角度闡述了目前心臟病學所面臨的困境👩🎤、挑戰。強調做好基礎研究的同時,需要加強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的轉化,才能最終推動心臟病學的發展,才能實現慢病管理、實現全民健康。
王宏宇系統闡述了血管醫學的發展歷程、發展方向,闡述了血管性疾病的診治思路、預防思路,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心臟和血管健康管理的理念,闡述了在數字信息化和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輔助的醫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期望借助此次學術會議,無論是臨床研究,還是基礎研究、醫院管理、公共衛生🧳、基層醫療,通過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輔助醫療,逐漸打造屬於血管疾病的管理平臺。
任景怡主持大會
大會合影
圍繞“智慧化數字心臟和血管健康管理”的大會主題,本次大會特別設立了四十余個不同的專題論壇,包括:危險因素評估與管理血管內皮功能論壇💇🏻、傳統風險因素管理論壇、健康管理論壇、血管病變與暈厥論壇、高血壓論壇👂🏿、血管疾病診療新進展心源性猝死論壇、睡眠醫學與血管醫學聯合論壇🈵✶、男性健康與心血管疾病論壇、脂質代謝與血管醫學論壇🔻、免疫相關血管疾病論壇🐪🤹🏽♂️、血管疾病康復營養體醫融合論壇、圍產期與更年期心血管健康論壇、疾病預防與保險產業論壇等🧊。
12日上午的開幕式上,王宏宇知名專家工作室雲平臺-實踐全生命周期心臟和血管健康管理宣布啟動。該平臺致力於全生命周期心臟和血管健康管理,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殘率👽。
醫學部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沈如群,學工部副部長郭琦參加了開幕式👨🚀。
(醫學部 傅冬紅 韓娜 意昂2官网首鋼醫院 劉金波 王瑤瑤 劉歡/文 傅冬紅/攝)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