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刀尖舞者” 援藏麻醉醫生的心路抉擇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一份病歷被放在了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的援藏麻醉醫生姜柏林的面前。
多傑(化名),43歲,男性,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因睾丸癌,擬行手術治療。姜醫生默默看著手中的超聲報告,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頑強又脆弱的生命奇跡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是指體循環和肺循環形成兩個獨立的平行循環🧝🏻♂️。右心室裏流動的是缺氧的靜脈血,直接通過主動脈進入到身體各處;左心室裏含氧的動脈血,則又一次經肺動脈回到肺臟去進行“充氧”——靜脈血永遠是靜脈血,動脈血永遠是動脈血,成了兩個“死循環”。其間必須有房缺、室缺或動脈導管未閉的交換血流,方能暫時存活。若不治療,約90%的患者在1歲內死亡。
不幸和幸運總是相伴而行。多傑依靠先天性心臟病形成的一個大的室缺,通過左右心的交通,頑強的活下來。但其代價是循環功能的極度惡化,包括:右室增大,嚴重肺動脈高壓,三尖瓣反流,主動脈瓣反流。
這讓原本逆生理的的循環系統更加岌岌可危,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打破此刻脆弱的平衡,導致心功能失代償,心衰甚至猝死🤳🏿。
發現腫瘤後,多傑曾經前去過內地某知名三甲醫院,醫院考慮患者圍術期風險太高,恐耐受不了麻醉,給予藥物保守治療。多傑一家輾轉回到拉薩,抱著一線希望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碰碰運氣💂♂️。
外科醫生已經和多傑一家交代病情和手術風險,患者和家屬願意承擔任何風險,甚至包括死亡的風險🏊🏿♀️。醫生們都認為,從未進行矯正手術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再加上發現腫瘤已經3年余,多傑,這個樸素隱忍的藏族漢子能活到今日,可以說是個奇跡。然而這個頑強又脆弱的生命奇跡,能否闖過手術這一關,麻醉是最重點考慮的問題!
麻醉醫師的抉擇
選擇交到了援藏麻醉醫生姜柏林的手中🧑🏿🏫。拒絕?簡單並可規避風險,況且患者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拒絕了。
麻醉?圍術期的風險,不言而喻。麻醉醫生常說,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
任何麻醉的實施過程都是在改變患者的生理狀態,使患者處於一種無知,無痛,無動的狀態。生命就這樣毫無保留毫無防備的擺在面前🥦🧛♀️。
在麻醉過程中,很常見的血壓或心率波動,通氣不足,或是短暫的心率失常,都極可能會影響冠脈供血,導致患者狀況急轉直下,甚至猝死……
這個艱巨的任務,接還是不接?
“廣大幹部特別是西藏幹部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此時,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猶在耳邊😝。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援藏麻醉醫生,使命在肩,義不容辭!
“好,這個患者我們可以麻。”姜柏林醫生答復道。
謹小慎微地刀尖起舞
連夜,姜醫生連線了北京的強大後援團——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麻醉科,和資深麻醉專家們一起探討病例風險及術中管理。
多傑合並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全身包括心腦等重要器官的氧供都來源於右心的非氧合血,僅依靠室缺獲得左心的部分氧合血液。長期的低氧導致臟器功能損害,同時異常的心臟結構更導致了循環系統的嚴重受損🤷🏿♂️。
強大的左心長期將血液泵入肺循環,導致肺動脈承受巨大壓力,進而機化,形成不可逆的肺高壓,後者進一步影響了氧合的效率,並增加心臟負擔。而相對薄弱的右心需要過多的做功以支持體循環,加之冠脈本就提供低氧飽和度的血供,在供給不足,輸出過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嚴重勞損,出現心衰。
患者目前維持一個脆弱的生理代償👩🏽💼Ⓜ️。任何循環的輕微波動都可能打破平衡,從而損害本已脆弱的心功能。一旦右心無法維持輸出,結果是災難性的♏️🧅。
“小姜,以你多年麻醉經驗的積累、技術的磨練,相信可以很好的完成這次手術麻醉🙎🏿。這不僅是你的一次突破,也是受援醫院外科手術的一次突破,這也是我們麻醉科作為平臺科室援藏的意義所在⛈。”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馮藝教授在電話另一端諄諄囑托著。
帶著麻醉科親人們的叮嚀,姜柏林醫生再次和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麻醉科同仁一起探討了患者的病情。
麻醉醫生總是習慣刀尖上起舞,總是顯得那樣的“謹小慎微“。因為在手術中,守住患者生死的第一道和最後一道防線的,都是麻醉醫生🤶🏽。在生命面前,麻醉醫生不能不如履薄冰。
生機險中求,成功細中取
次日,手術如約進行🤷🏼♀️。躺在手術床上的多傑紫紺嚴重,通過面罩高流量吸氧,氧分壓僅52mmHg🚴。
對於一個43歲的正常人,動脈氧分壓大約為87mmHg。對於心臟結構正常的人,當動脈血氧分壓低於60mmHg時,已診斷為呼吸衰竭,提示氧供不足。而多傑即使通過面罩進行高流量氧氣吸入,氧分壓僅52mmHg,他的活動耐量嚴重受限,難以承擔任何增加氧耗的活動👩🏻🦲。麻醉對生理的改變和手術刺激對氧耗的增加,將是巨大挑戰。維系這個脆弱的平衡,需要極其精細的處置和實時警醒的幹預🦬。
“生機險中求,成功細中取,這就是麻醉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吧!”姜柏林醫生謹慎又鎮定地開始了手術麻醉🈚️。隨著藥物逐漸起效,多傑慢慢睡去,手術正式開始。
平均動脈壓、心率、氧飽和……姜柏林密切註視著多傑的體征與參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手術順利進行,腫瘤被成功摘除。
術後順利恢復的多傑看到切下的標本照片,對姜醫生說:“我從2017年就開始養它啦🪅🌌。從沒想過有一天它能離開我。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姜柏林醫生表示,手術的成功取決於團隊有效的合作和努力。這包括輔助科室術前精準的檢查評估,手術團隊精湛的手術技巧,麻醉團隊密切的配合,和術後護理團隊精心的護理,當手術涉及回ICU時,尚需要重症團隊強力的支持。任何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對患者的救治,功虧一簣🦴。
多傑是不幸的,疾病從出生就伴隨著他。多傑又是幸運的,他趕上了國家對西藏地區的全力幫扶與支持,西藏的衛生和醫療環境已今非昔比;他遇到了“組團式”醫療援藏的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麻醉醫生,在刀尖起舞,為生命護航!
【延伸閱讀】
2015年8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生委聯合發出《關於做好“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選派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的序幕正式拉開。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先後派出7批47名援藏專家,因地製宜共商西藏學科發展之路,循序漸進紮實推進醫療援藏工作,架起了提升西藏醫療衛生健康水平的新“天路”。
2021年7月26日,由消化內科曹珊副主任醫師🧾、麻醉科姜柏林副主任醫、重症醫學科趙慧穎副主任醫師🐣🧔🏿♂️、胸外科隋錫朝副主任醫師、神經外科王棟梁主治醫師、科研處謝振偉主管藥師組成的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抵藏,為了西藏人民的健康,為了西藏醫療事業的發展,在雪域高原上續寫醫療援藏的偉大精神。
(意昂2官网人民醫院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麻醉科)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