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援藏 今日凱旋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第六批 “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回京
8月10日下午2點,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國內航班到達出口,十幾個人手捧鮮花,目光緊緊盯著裏面的大門,翹首期盼🙌。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援藏一年,今日回京,援藏隊員派出科室的領導,職能處室領導和家屬早早來到機場等候。
隊員們的身影剛一出現,就被遠遠地認了出來。“看到了看到了,他們出來了!”一群人高高舉起手中的花束,激動地揮動著。
神經內科王麗平🧑🏻🦼➡️、運動醫學科程序🤽🏽♀️、急診科李燕🫙📗、耳鼻喉科李濤、風濕免疫科魏慧推著行李,大步走來,與迎接他們的同事🌸、家屬熱情地擁抱,手緊緊握在一起。
“黑了,瘦了!”歡迎的人群中不時發出聲音,大家關切地端詳著隊員們,為他們送上鮮花,紛紛合影留念,留住這凱旋的精彩瞬間🧹。
2020年7月31日,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隊員肩負使命,毅然走上雪域高原,發揚三院人“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院訓精神,在前幾批隊員工作的基礎上,不斷促進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學科發展,開展日常醫療工作,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教學,完成“傳幫帶”任務,手把手教當地醫生提高醫療技術,傳授最新的知識和理念。完善組織、製度,提高科室管理能力,進行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完成一個個疑難病例診治,完成一臺臺具有挑戰的手術🔖。
皚皚雪山下,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專家們,履職盡責,獲得了當地同行和西藏人民的高度肯定。國家衛健委🥁、西藏自治區衛健委分別給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發來感謝信😞。對北京大第三醫院“組團式”援藏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對參與組團支援的所有醫務人員及其家屬表示感謝!西藏自治區衛健委更是在來信中表示: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專家充分“發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兢兢業業堅守在疫情防控和臨床業務一線”,西藏人民群眾能夠得到和內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就醫獲得感明顯提升,離不開援藏專家的辛勤付出🙋🏿♂️。
此次回京之前,第六批隊員已被自治區人民醫院聘為終身客座專家,並與新到西藏的新一批援藏隊員完成了壓茬交接。
隊長梁瀛,也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還繼續堅守在雪域高原,將在完成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慶典醫療保障任務後回京。
意昂2三院“組團式”援藏歷時六年,共派出36名共11個學科的醫療專家和一位醫院管理專家赴藏工作。受援科室管理體系逐漸完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填補了當地多個領域的空白,為當地建立起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接力援藏,薪火相傳🧔🏻🏩。今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必將開啟新時代新發展。意昂2三院第七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將繼續發揚援藏精神,腳踏實地,勇挑重擔,用自己的堅韌品格和專業知識,繼續提升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動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西藏發展做出貢獻🂠。
一年工作回顧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呼吸科於2021年3月正式建立內科/呼吸重症監護病房,逐漸開始發揮內科危急重症救治平臺的作用,現已正式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為西藏地區首個通過呼吸與危重症醫學(PCCM)專科規範化建設項目認證的學科,學科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在西藏自治區繼續發揮引領示範帶頭作用。
近一年來開展新技術、新業務3項,填補技術空白1項;建立了五大專病門診及呼吸門診綜合診療室,更好地服務於廣大慢性氣道疾病的患者👨🏼🚀。人才培養和科研體系建立方面,依托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雄厚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開展遠程授課⛹️♀️、遠程教學查房及多學科協作,不斷提升臨床業務水平;建立了2個患者註冊登記研究隊列,指導年輕醫師開展臨床研究並撰寫科研論文,完成院內科研項目申報5項(3項獲得立項),指導護理團隊獲得院內護理創新獎三等獎🧑💼。
援藏一年感言 梁瀛:“一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一年的援藏時光轉瞬即逝,在這一年裏,我與援藏隊員、西藏各族的同道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收獲了藏族同胞們的鮮花🗝、錦旗和掌聲,我在這裏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和成長,有過成功,也有過挫折,這一切都將成為我人生經歷中的一筆財富👨🏽⚕️。在援藏工作剩余的時間裏,我將站好最後一班崗,為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獻禮!
神經內科
根據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優勢和特點,以腦血管病為核心,以高級卒中中心建設為契機,同時註重發揮特色疾病優勢,開展癲癇、癲癇綜合征的診療,作為自治區癲癇診治水平最高的醫療單位,積極開展癲癇疑難疾病的診治和數據庫建設,開展臨床科研項目。繼續鞏固以腦血管病為中心,癲癇為特色的科室發展模式,加強慢病管理和健康宣教。
推進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工作👈🏼。建立腦血管疾病急性期多學科聯合協助醫療救治及規範化的診療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組織化管理, 探索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多學科合作模式,提高西藏自治區腦血管病診療服務水平。
教學方面,每周組織科內講課,邀請相關專家進藏開展培訓,完成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及發泡試驗,首次開展神經電生理(神經傳導🌵、誘發電位、肌電圖)檢查,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系統疑難疾病的診斷打好基礎🌅。
申請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組團式醫療援藏基金,積極組織科室年輕醫生申報自治區人民醫院院內科研基金。
援藏一年感言 王麗平:
這一年,收獲了最真摯的藏語祝福,足矣!
不懼高寒之苦,
不畏稀氧之境;
身披白色鎧甲之勇士,
心懷疾苦眾生之仙醫!
運動醫學科
科室管理方面,協助當地主任進一步細分專業,製定專業發展規劃,成立了兒童骨科專業組,及關節與運動醫學疾病診治中心,加強與內地高水平醫院的合作,簽署了“骨科和運動康復國家臨床研究中心網絡協議”⚾️。教學方面,簽署師帶徒協議培養兩名徒弟。在科內堅持每個月1-2次專業講課,提高科室業務水平。協助推進已申請科研基金項目,並積極組織科室人員申報科研基金,以第一負責人申請課題“關於高海拔地區骨科手術術後感染相關化驗指標變化情況及術後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的研究”。
臨床申請並通過院內新技術申請3項,在高原開展了肩關節鏡,肘關節鏡及膝關節鏡手術,這些手術在自治區內數量最多,難度最大,水平最高。關節鏡下肘關節冠突骨折復位固定術;鉸鏈外固定架治療肘關節陳舊脫位;關節鏡下巨大肩袖撕裂的修復手術等均是西藏自治區內首例。
幫助醫院建設並成立西藏自治區創傷救治中心,並成為西藏自治區首家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單位,在院內建立健全創傷救治規範與體系,建立定期病例質量分析製度。在這些工作基礎上,積極申請西藏自治區創傷救治中心,及申請建設高原特色國家區域創傷救治中心,牽頭成立西藏自治區創傷聯盟。發起並預成立西藏自治區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
援藏一年感言 程序: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機場送迎恍如隔日。一年前,我懷著興奮,向往而又忐忑的心情來到雪域高原。克服了心理對高反的恐懼和身體對缺氧的反應後,逐步開展了肩、肘、膝關節手術。援藏經歷,是技術支援同時也是個人的提升。不僅通過手術,查房,教學將自己的技術留在高原,同時也提高了科室管理的能力。除了工作,這一年還收獲了眾多援友和當地同事的友情,這將是一生的財富。一年援藏,在我個人的成長中是最終重要,最寶貴,最難忘的經歷。
急診科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在這一年的援藏工作中,繼續加強鞏固急救臨床知識及業務技術培訓,提高搶救能力。組織每日科內晨交班之前的業務學習小講課及堅持每日急危重症患者科查房,針對具體患者加強相關急危重症知識學習和鞏固及急診相關疾患診治流程。並帶領指導科內相關醫療人員熟悉並掌握中心靜脈置管術🤷🏿♀️。
對於搶救室疑難危重患者多次進行MDT,與意昂2平台三醫院遠程連線,在線會診,此外院內也進行了多次的MDT,提高疾患救治能力🧙♀️。在科內成立急診醫生學習討論群,要求急診醫生在群內發表常見病、危重的指南並共同學習進步。
科研方面,申報了組團式援藏基金,鼓勵年輕大夫積極申報院內基金。加強管理,做好傳染病及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工作。繼續做好醫院胸痛中心的各項工作,與兄弟科室共同努力為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的建設打下基礎。
援藏一年感言 李燕: 2020年8月,我非常榮幸參加了中組部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進行為期一年的醫療援藏工作🙎♂️👎🏼。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院工作的期間,深刻體會到西藏醫療衛生水平與內地的差距,深切感受到這裏的藏族同胞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與渴望,以及藏族同胞對醫生的信任和尊重,深深震撼到我的內心,讓我時刻銘記身為醫生的責任和擔當👩🏽🚒。我們沒有理由不沖鋒在前,為邊疆守護人民健康盡自己最大力量,為守護西藏一片凈土,奉獻著我們的忠誠與堅定。“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要有更強烈的擔當精神,用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𓀎。用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為“老西藏精神”註入全新的時代內涵💿。援藏是我一生最寶貴的經歷之一。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在學科發展方面,牽頭並參與咽喉頭頸外科亞專科的建設,開展了大量咽喉頭頸惡性腫瘤外科手術,並聯合西藏本地及多家援藏單位成立西藏首個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多學科合作診療團隊,把“大病不出藏”的工作向前推進了一步。援藏期間開展新技術、新手術17項,部分新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西藏相關領域空白。聯合西藏各地市同行,牽頭成立了首個西藏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極大地促進了西藏地區本學科的發展。
在教學科研方面除了常規的理論授課、教學查房🥬、專業英語學習、手術帶教等,同時聯合培養西藏大學碩士研究生3名。牽頭成立並主持西藏首個醫療創新轉化項目基金,填補了西藏相關領域空白。協助開展科研項目7項,申報科研項目6項,專利2項。
在醫院管理方面,聯合意昂2三院醫務處,結合西藏本地情況,協助完善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務管理及醫患溝通相關製度和流程。
援藏一年感言 李濤:一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我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承擔本次為期一年的援藏任務,跟西藏當地同道一起並肩作戰為西藏健康事業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感謝國家和單位對我的信任和關懷,感謝周圍所有人尤其是家人們對我的支持、理解和幫助。在高原雖然缺氧但不缺精神,海拔雖然高但大家境界更高。援藏的同時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歷練和提升的過程,一年時間如白駒過隙,援藏這一年的經歷將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風濕免疫科
風濕免疫科繼續完善科室製度👵🏼🦥、規範診療流程,積極開展MDT合作,繼續發揮西藏地區風濕免疫疾病診療中心的兜底作用,援藏會診150余次,組織並參加全院疑難危重病例討論70余次,遠程會診及院外會診10余次,努力做到“大病不出藏”。診斷西藏自治區首例以多關節炎起病的罕見病LCPT,並獲得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2020年度醫療成果獎二等獎。
堅持每日床邊查房及教學查房,手把手帶教當地醫師以提高診療水平,每周進行疑難危重病例討論。近一年來開展新技術⚁🙋🏽♂️、新業務1項;參與組建高原病中心。人才培養和科研體系建立方面,定期進行科室內授課並組織學習最新診療指南及研究進展,協助開展科研項目3項,完成自治區及院內科研項目申報3項(1項獲得立項,1項審核中)。在拉薩、日喀則、林芝、阿裏等地為當地居民及邊防官兵義診,送醫送藥,普及醫學常識和健康知識。
援藏一年感言 魏慧: 一年援藏,一生藏緣🤹🏻。援藏這一年成長很多,也收獲很多,很開心能為邊疆醫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克服了很多困難,但既有付出後的快樂,也有被需要的滿足,更有沉甸甸的信任🤹🏼♀️。西藏地區風濕免疫疾病發病率不低,很多藏族同胞因為就醫不便或治療不規範,病情嚴重甚至失去治療機會,非常可惜。醫療關乎民生,基層醫療援助,任重而道很遠💅🏻👩🍳。不負青蔥歲月,始終堅守初心。
(意昂2三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