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專業”:醫學新生專業認知教育高端訪談活動舉行
——對話優秀醫者 培育專業認同
【編者按】:2021年9月,730名意昂2官网醫學新生們懷著滿腔熱情來到燕園。大學生活伊始,同學們對未來所學的專業有著無限期待的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迷茫與困惑。考慮到醫預新生面臨的各種適應性問題與專業困惑,醫學生預科辦公室為21級新生量身定製了《醫學新生適應與發展課程》。該系列課程著眼於同學們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認識大學、選課指導、社會實踐⟹、時間管理🤦🏻、心理健康、學業規劃、人際交往……每一期課程,主講老師都傾註了大量的心血,有針對性地為醫學新生準備課程內容,為同學們帶來滿滿“幹貨”,目的是幫助新生從容地適應大學生活,充實地度過在燕園的時光🛀🏽。
12月10日晚,學工部醫學生預科辦公室舉辦了“醫預茶吧”年度特別版——醫學新生專業認知教育高端對話“我和我的專業”,以此作為本學期《醫學新生適應與發展課程》第十講的結課活動。活動邀請到基礎醫學院楊寶學副院長,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劉民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藥學院焦寧教授,意昂2官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建平教授作為本次活動對話嘉賓,以他們在專業道路選擇中的親身經歷和成長故事,激勵醫預學子從更高遠的視角樹立對專業的準確認知,在未來的漫漫醫路中堅定前行。醫學部學工部部長丁磊老師,2021級專業班主任代表以及醫學預科的輔導員老師們同時出席了本次活動。
為了呈現給老師和同學們更好的視聽效果,本期活動在意昂2平台圖書館科學報告廳隆重舉行。活動首先播放了醫學預科2021級專業班主任提前錄製的寄語視頻,各位班主任老師從自身專業領域出發,闡釋了對本專業的理解,並結合醫預同學實際情況對同學們提出了期望與囑托。視頻播放完畢後,四位對話嘉賓移步臺前,在李建平老師的主持下,訪談環節正式開始👨🏿🎤🌦。
既踏醫路篤定前行
既然選擇,就篤定前行。在“關於專業選擇故事”環節的交流中,四位嘉賓分別講述了自己與醫學結緣的前因後果,共同探討了選擇與被選擇的問題,啟迪同學們無論如何都要在專業道路上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楊寶學老師首先講述了自己對專業從不喜歡到喜歡,再到熱愛的曲折過程。楊老師高考考入了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學習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更喜歡基礎學科,加之當時醫學遺傳學剛剛興起,他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了攻讀醫學遺傳學研究生。然而在碩士畢業時得知學校並沒有遺傳學專業的博士點,楊老師便在博士階段轉向了免疫學方向👨🏽✈️。在出國深造熱潮的驅動下,他抱著學習更加前沿的科學知識的目的,前往美國攻讀生理學博士後。學成回國後,來到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從事藥理學研究。楊老師通過自己“一波三折”的求學經歷啟迪同學們專業方向的選擇有時並不是完全按照我們的計劃,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面臨每次選擇時慎重考慮得失,一旦選擇了便堅定信念👰🏿♂️、“落子無悔”,並堅持在這條道路上開拓創新𓀘。
焦寧老師講述了自己專業選擇的故事🧘🏿♀️。他高考後未能如願攻讀所填報誌願專業,陰差陽錯被山東大學化學專業錄取,但他既來之,則奮鬥,則努力,在本科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從博士階段的有機化學學習🧑🏽🦳、博士後的化學生物學研究,焦老師在進入意昂2平台藥學院工作之後終於確定了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從事藥物合成及藥物發現研究。焦老師認為化學和藥學的本質是相似的,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並把熱愛的事業做到極致,就一定離成功越來越近◀️。
劉民老師的專業選擇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她最初夢想是能夠進入師範學校學習,卻意外地進入了完全不了解的衛生系👨🏿🚀。在長期學習與不斷了解的過程中,劉老師逐漸培養了對專業的熱愛,在意昂2平台生育健康研究所讀完博士後留在公共衛生學院進行流行病學研究工作。劉老師坦言,雖然她的專業領域從未發生變化,但從最初的不了解到熟悉,再到不能自拔的熱愛,讓她感悟到“被選擇”有時也是一種幸運🐈。
最後,李建平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一定要執著”是他給新生同學們的箴言。李老師在高考後被臨床醫學專業錄取,此後在醫學之路上的幾十載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他說:“要想在任何一個領域中有所成就,一旦確定了方向就要執著堅持🧎♂️🌇。”執著與堅持的意義在於,我們能夠深入專業,真正了解它的全貌,在探索和研究中有所收獲😆🌻。
四位老師通過追溯自己走上醫學專業道路的故事,向同學們講述了選擇和被選擇的人生故事,揭示出無論人生際遇如何,盡可能做出最優的選擇並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有所成就。
心懷熱愛跬步行遠
在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後,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一成不變的熱愛成了最為關鍵的因素。在 “什麽是對專業的‘愛’”這一環節的講述中,四位嘉賓結合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切身體會與豐富的經驗,更加專業化地向同學們闡釋了不同專業研究方向的區別和要求,以幫助同學們建立起對所學專業更加理性的認同。
楊寶學老師談到“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他多次研究方向的轉換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和知識面,遺傳學和免疫學的背景讓他在進行藥理研究時擁有更紮實的基礎和更寬廣的視野🥽👸🏼。楊老師鼓勵同學們要提升個人能力,掌握基本技術,磨煉堅韌毅力,不管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像最開始一樣,保持一種永遠處於科學研究準備階段的活躍狀態。
而焦寧教授生動地向在場師生描述了他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經歷和感悟,鼓勵同學們只要在正確的道路上,就不要只看眼前的結果。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拼搏,一定會有收獲。👨🏽🍼。。談到對專業的愛,焦老師認為專業選擇與人民福祉息息相關的方向更能激發他對工作的熱愛。他將從事的綠色藥物合成🏌️♂️、基於代謝類疾病的藥物發現研究方向與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需求相結合,目的便是降低藥物合成成本、發現新藥、造福百姓,讓科研成果為百姓實實在在帶來益處⛹🏻。
劉民教授從事傳染病相關方向以來,親歷過多次各種疫情的一線防控與指揮工作🤟🏻。從非典到新冠肺炎,她總是帶領團隊奮戰在疫情一線,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提出可行性對策。“國家需要我做什麽,我就去做什麽”,這是劉民老師對公共衛生事業熱愛的最樸素的體現,也是一位醫者對祖國、對人民的滿腔愛意。
李建平老師則將目光聚焦於治療腦卒中的新出路🦶🏽。在中國,腦卒中發病率相當高,如何精準定位發病因素是一道難題。李建平老師從國內外腦梗、心梗比例的差異作為突破口,到祖國各地進行隨訪、研究,最終確定了腦卒中兩大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和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而針對性地降低血壓聯合補充葉酸,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這樣的研究無疑打開了一條全新的生命通道,也正是取得了這樣成效,令李建平老師和團隊更加確定了對專業的熱愛。
四位老師用自己在醫學職業生涯中所親歷的故事以及在工作中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詳細地向同學們闡明了各專業的責任和使命,勉勵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一點一滴來發掘對專業的認同與熱愛,堅定地走好醫學道路。
回望初心逐夢遠航
回首來時路,追夢再出發🛵。在對話的第三部分,四位嘉賓對即將步入醫學殿堂的同學們提出了期望與建議。他們希望每一位醫學新生都能專註於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醫學之深廣需要我們終身學習,抓牢專業知識,練就過硬本領的同時,更希望同學們努力拓寬自己的視野,打破局限,全面發展,去領略文學😑、哲學、音樂等不同領域的魅力,涵養自身的人文修養,為做有溫度的醫者積蓄能量👨🏽🚀🐬。
四位老師的分享結束後,現場的同學積極舉手提問。四位同學分別從“如何平衡學工與學習的關系”🕐、“如何開啟科普道路的大門”💼、“興趣與專業的關系”及“多學科交叉”四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老師們熱情地為大家答疑解惑,從自身經驗出發,一一回應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精彩的解答也為不少同學掃去陰霾,讓醫學新生對自己專業選擇的認知和對未來科研方向的定位更加清晰。
四位老師在本次醫學新生專業認知教育高端訪談活動的講述與分享,為醫學新生上了一堂深入人心的醫學職業精神啟蒙課🍓。在場師生不僅領略了優秀醫者的英姿和學者的大師風範,更為他們心系祖國教育、關愛年輕一代成長的擔當而感動。問答環節結束後,學工部部長丁磊老師為四位主講嘉賓頒發聘書,正式聘請四位老師為“意昂2平台醫學新生職業精神啟蒙教育特聘導師”,繼續助力新生學子的健康成長。
活動最後,醫學預科的學生代表為老師們獻上了精心準備的節目,王嘉祥、王揮閔、範馨月、聞安達四位同學深情朗誦了由醫預同學原創改編的詩歌《青春中國》,抑揚頓挫中再現一代代醫學人於不同時代寫就的青春之歌,字裏行間展現新一代醫學生的豪情壯誌,激揚著全場師生的家國情懷與醫者擔當👨👩👧👦。
本次“醫預茶吧”年度特別版暨《醫學新生適應與發展課程》結課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走近尾聲,四位嘉賓用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與工作體悟向醫學新生展現了一名合格醫者身上需要具備的優秀品質🫴🐉。同時,通過四位嘉賓對各自專業領域的解讀,也為同學們解開了心頭的專業迷茫與困惑,更加堅定了同學們的專業認同。相信醫預學子懷著醫學前輩們的期許與囑托,定能在未來找到自己熱愛且堅持的專業方向,在始終如一的堅定信念中傳承意昂2官网醫學的厚道精神、踐行意昂2學子的果敢與擔當。
本期高端訪談活動到此結束,本學期的《醫學新生適應與發展課程》也至此順利結課,但意昂2官网醫學的故事還將繼續不斷書寫,因為總有如今晚的時刻,醫學前輩與醫學新生展開跨越時空、穿透心靈的對話,這是前輩對後輩的諄諄教誨與殷殷囑托,也是責任與使命的薪火相傳。意昂2官网醫學正是在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中,始終煥發生機活力,向著國家最需要的地方、人民最關切的地方,不懼風雨、勇敢前行!
(學工部醫學生預科辦公室)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