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生命接力 肝臟移植續寫生的希望

疫情是一場大考,雖然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始終有條不紊有序運轉,探索防疫與救治互聯並行新模式。以責任和擔當將“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銘刻心間,書寫著“人民醫院為人民”的暖心答卷。

10月30日,十月最後一個周日,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為一名終末期酒精性肝硬化合並肝癌患者順利實施同種異體肝移植手術,這是醫院近5個月以來完成的第16例肝移植手術💀。

悔不當初 每日白酒1斤的代價

56歲的老楊,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20多年“酒齡”, 30多年“煙齡”,豪爽又仗義,在同事朋友眼裏特別“局氣”。“一天一瓶二鍋頭,再來8瓶啤的漱漱口......”是老楊的日常。

7年前,正當壯年的他食不知味,臉色發灰,人漸消瘦,還出現了腹脹🙋🏻‍♂️、乏力,尿黃有味,皮膚瘙癢的症狀,醫院一紙診斷書下來——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顧名思義,是與酒密切相關的肝臟不可逆性損傷🤷🏽。酒的化學成分為“乙醇”,進入體內後代謝分解成對肝臟有害的乙醛🫅🏿。長期持續的大量酗酒,會破壞肝細胞🛖😵、肝小葉,造成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進而發展成酒精性的肝硬化。肝硬化沒有特效藥,治療也只能盡量減慢向更壞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換肝。

“比我重的病人太多了,我只能等!”老楊無奈地等待。

3個月前,定期隨診的老楊,做肝臟彩超發現肝左外葉有一個28×18mm大小的“結節”,進一步增強核磁顯示為“肝癌”🎟😧。抱著最後的希望,十一過後,老楊慕名來到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找到肝膽外科副主任黃磊🦙。

無比幸運 等到了匹配的肝源

住院後,在完善一系列檢查後,證實老楊沒有出現肝外的轉移✖️🗺。加上肝硬化🌦、肝癌的客觀指征,明確其符合肝移植手術的條件。

“患者的肝臟損傷嚴重,雖經過了內科對症治療,病情仍在發展,加之肝癌的出現,此時,肝移植是拯救生命的唯一辦法🤦🏻‍♀️。”肝膽外科主任高傑說。經過MDT多學科聯合討論,在評估老楊的心、肺、腎及血管功能等手術必備條件後,進行綜合的評分測試🪭。

接下來進入到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流程,通過後再把相關文件和病人資料上傳至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COTRS),登記後就正式進入排隊體系,在公平、公正𓀘、公開的分配原則下等待匹配的肝源。黃磊副主任介紹道:“按照分配的管理規定,病情更危重的患者,分配到捐獻器官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超級幸運的是,與人民醫院同屬北京市北部片區具有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資質的另一家醫院,按照COTRS區域優先和綜合評定兩大原則,老楊幸運地等到了匹配的肝源🛜。

一場與生命競速的肝臟移植戰鬥,打響了。

生命競速 兵分四路精準對接

肝移植手術,通過取肝⛲️、修肝及吻合三個步驟,將患者舊肝切除後再植入健康肝臟的手術過程,是外科手術中風險最大、手術難度最高、手術過程最復雜的一個手術。整個過程需要多個學科默契、嫻熟且緊密的配合。

10 月30日,周日的一大早,肝膽外科、手術室醫護人員兵分四路,運送器官組、麻醉保障組🪤、病肝切取組和供肝修整組,大家各司其職🌻、分秒必爭,要確保整個流程每個環節不出錯,每一步都不敢有絲毫怠慢🧒🏿。

首先,供肝的獲取和質量評估,是肝移植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團隊中的器官獲取組織(OPO)對供肝功能進行充分的評估和維護,保證供肝切取手術過程中的精準與迅速,盡量縮短肝臟缺血時間,並將其安全轉運到肝移植手術的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與此同時,另三組成員已經各就各位。

高質量麻醉是手術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麻醉科姜柏林副主任醫師、霍飛主治醫師一起為老楊保駕護航。在麻醉、氣管插管後,不僅要嚴密監測呼吸、循環🐳🥊、麻醉深度,還要緊盯三路輸液通道,依據血檢測指標及時調整用藥🧙🏿、調節輸液速度……還要時時觀察出入量平衡情況🥮。肝移植手術每個時期心、肺🎊、腎臟重要臟器和內環境都在不斷變化,需要通過各種監測手段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做出及時調整,讓患者處於一個相對舒適和安全的狀態🍖💁‍♀️。

肝膽外科高傑主任接過浸泡在4℃保存液中的供者肝臟,開始修肝。這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不僅需要醫生掌握極強的解剖學、生物力學和血流動力學知識。而且需要極其嫻熟的操作基本功和耐心細致🐈‍⬛。高傑與助手小心翼翼地去掉周圍的結締組織🧞、脂肪組織,清晰暴露門靜脈、肝動脈、下腔靜脈和膽管,盡量保留足夠的長度便於術中吻合,再灌註營養液認真“查漏補缺”,讓即將移植入老楊體內的肝臟盡可能地“修繕完美”。

黃磊副主任和高傑主任一起負責切除病肝和移植供肝兩個環節。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往往病情復雜常常伴有凝血、心肺等功能異常,長期病變的肝臟往往“糟脆”不堪,切除病肝必須要“謹小慎微”。老楊的肝臟長期炎性侵害,肝門區的血管和周圍組織嚴重粘連,在遊離肝動脈🚴‍♂️、門靜脈和膽總管時,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在助手的配合下,黃磊仔細地將肝臟從周圍組織遊離出來,找到每一根與肝臟相連的重要血管和管道,盡量暴露足夠視野,將病肝切除。

3個多小時過去了,終於進入到將供肝移植體內的關鍵時刻🤱👩‍👧。因血管脆弱、細小,手術醫生戴著專屬2倍手術放大鏡,依次吻合肝上下腔靜脈、肝下下腔靜脈、門靜脈、肝動脈和膽管,一針🐍🔠、二針……共縫合了200余針。放開止血鉗,血液順利通過縫合口處,血管通暢,沒有滲漏。

肝移植因手術極其復雜⚗️、患者肝功能衰竭🌐𓀊、移植肝風險等原因,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常常會引起術中大量出血和輸血🤴。“少出血、少輸血,甚至不輸血”成為肝移植團隊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麻醉科、輸血科的大力配合下,手術團隊順利將老楊的出血量降至最低,整個手術過程出血量不到200毫升,實現了肝移植手術“零輸血”。

經過肝膽外科醫生、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等10名醫務人員5個多小時的奮戰,在吻合血管和管道“開閘”的那一刻,供體暗棕色的肝臟在患者體內變為鮮潤的粉紅色,膽囊也流出了金黃色膽汁……“手術這關,挺過來了!”

看著血供良好的肝臟,大家緊繃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手術結束,老楊安返重症監護室(ICU)進一步觀察🧟。

ICU接棒 接力生命重啟

“肝移植對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創傷性的手術。”ICU副主任醫師周剛介紹道。此時,ICU積極對症處理,改善內環境,改善各器官功能,維持穩定的血流動力學穩定至關重要🚉。因為血壓心率穩定,移植肝臟有充分的血流,才有助於術後移植肝臟功能的恢復,而移植肝臟的成活直接關系到術後患者的恢復和預後。

同時,護理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綜合評估、密切監測💂‍♀️、管道維護🖖、精準用藥🤷🏻、標本采集、輔助檢查、心理疏導⛔️、用藥觀察……一分一秒、一絲一毫,容不得半點兒放松🙆🏽。

腹腔出血、血管狹窄、血栓形成🕵🏻‍♂️😐、排異反應🫱🏿、感染、膽道合並症等都是肝移植術後最為常見的並發症🩸。而任何一種並發症的出現,後果均十分嚴重。為此,無創的床旁超聲造影實時便捷𓀎、精準度高的動態顯示肝臟微循環,分析移植後肝臟的灌註能力,對預測、評價移植術後並發症方面有重要價值。超聲診斷科王雪介紹道:“一旦發現臟器活動性出血,我們肝移植團隊可以立即進行超聲引導下床旁穿刺活檢,第一時間救治患者。”

術後當晚,老楊恢復自主呼吸,拔除了氣管導管,隨後可以自主咳嗽、翻身,吃流食了。術後第三天下地離床活動……“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變好,今天是我的重生之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活!”

一絲紅潤映上他的臉頰,那是一場齊心協力的生命接力換來的生命曙光。

器官移植 外科手術皇冠上的明珠

移植成功的背後,是全院上下對器官移植工作的支持。

早在2000年5月18日,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就成功實施第一例肝移植,2007年,醫院就成為北京市最早一批具有肝👩🏻‍🦲、腎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至今累積完成肝移植手術近千例,患者存活質量不斷提高並居於全國前列,迄今最長存活者已超過20年🎦。但隨著供體的缺乏、政策的調整等多種原因,肝移植工作也走入過低谷🤛🏿。

近半年來,醫院高度重視器官移植工作🥭。器官移植是外科手術皇冠上的明珠,器官移植數量和質量,代表著醫院整體醫療水平🐿。

王俊院長指出:人民醫院作為國家第一方陣,擁有19個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重點專科和一大批優秀專家,有責任🙅🏼、有能力挑起國家醫學進步和維護人民健康的重任。開展器官移植,可以用我們的技術為更多病人帶來生的希望,同時促使各學科間密切配合、相輔相成🧍‍♂️。

醫院在“搭平臺👳🏼‍♀️🥍、融資源、組團隊🏪、調流程👩🏽、強配合”的原則下,開通了器官移植捐獻和獲取專用賬戶,引進專業人才和器官捐獻協調員,重新成立院級器官獲取組織(OPO),為移植手術的安全有序進行提供保障。新的院級OPO成立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器官移植捐獻工作,擴大了供肝來源。

醫院以朱繼業、高傑、黃磊🔎、李照等引領的肝移植專家團隊,麻醉科、手術室🏅、重症醫學科🍛、超聲科🧗🏻‍♂️、輸血科、檢驗科😇🛁、藥學部等多學科齊心聚力、共促發展,近半年完成肝移植16例;近兩月完成腎移植25例,其中兒童5例。今年9月,醫院肝膽外科順利申請成為北京市人體器官移植醫師肝移植培訓基地,為醫院肝移植事業的穩步開展打好基石。

在當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既要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又要確保醫療工作有序開展,肝膽外科在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時開展醫療工作,探索建立器官捐獻、移植和隨訪工作常態化機製,保證急危重症患者的診療救治和惡性腫瘤等特殊人群的正常診治工作。

二十余載礪劍,器官移植傳遞希望,近千名患者重獲新生。一切因為生命至上,人民醫院為人民!

核磁檢查,左為正常人肝臟,右為酒精性肝硬化(肝臟縮小,表面,凹凸不平,脾臟腫大)

MDT 多學科聯合會診,確定手術和治療方案

麻醉醫師姜柏林(左二)霍飛(左一)時刻關註手術進程和患者狀態

高傑主任與助手小心翼翼“清理”供肝

主刀醫生之一黃磊副主任(右一)與助手切除病肝

手術用時5小時38分

超聲診斷科王雪(右二)床旁為患者行肝臟超聲造影,並與ICU周剛醫生(右一)交流

術後當晚,老楊恢復自主呼吸,拔除了氣管導管,看到患者明顯好轉,ICU醫務人員都由衷地為他高興

術後三天病人下地,向醫務人員伸出大拇指

病人轉回普通病房,肝膽外科團隊床旁查房,老楊表達感激之情

【延伸閱讀】團隊心聲:

做好每一臺肝移植手術,管好每一個肝移植病人,這是我和團隊所有成員的共同願望👼🏼。

——肝膽外科高傑主任

我們不僅要進行長時間的高難度手術,還要面對危重患者瞬息萬變的病情,時刻準備迎接一個又一個對極限的挑戰。但當從死亡邊緣被救回的移植患者多年後特意來看望我們時,內心感到莫大的榮耀👨‍👩‍👦‍👦。

——肝膽外科 黃磊副主任

手術臺旁,麻醉醫生一心努力保證手術的平穩安靜,盡力把一切不安定和風險先行“止於微末”,這些看似波瀾不驚的效果,正是麻醉醫生的專業素養。

——麻醉科 姜柏林副主任醫師

沒有直面患者🚶🏻‍♀️‍➡️、不在手術現場,但我們心系術間患者,做好血液保障,做生命救治的堅強後盾!

——輸血科侯瑞琴副主任

圍手術期管理的好壞與高難度手術的成功息息相關,也是外科☢️、麻醉、ICU等移植團隊長期磨合的結果。為患者守好生命之門,是“ICU人”的使命。

——重症醫學科 周剛 副主任醫師

從術前到術後,超聲評估結果,就像“定心丸”和“指南針”,為肝移植患者一路保駕護航,見證了一位位患者重獲新生的轉變。

——超聲診斷科 王雪 副主任醫師

肝臟移植手術,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饋贈🫶🏼。四方手術間,三尺無菌臺,無影燈下,咫尺之間,我們與醫生為伍,與器械為伴,與時間賽跑,不負生命相托!

——手術室護士 匡思其護師


(人民醫院)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