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死亡是失去🦀,也是饋贈

3月26日,第五屆意昂2平台清明論壇在意昂2平台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死亡是溫暖的”為主題,邀請醫學專家、醫院管理者、醫學人文學者、殯葬從業者等共同探討如何面對疾病和死亡,如何幫助疾病終末期患者度過最後的時光🍄🙇🏻‍♂️。

論壇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以“生死的沉思”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近年來,人們對死亡相關問題的探討由忌諱到熱烈,這反映了社會和文化的進步⁉️。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死亡是溫暖的”,這句話似乎具有很大的沖擊力,因為死亡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是痛苦的📞、絕望的,甚至是恐怖的。最近幾年,我讀了不少關於死亡的書,也親身經歷和看到一些事,逐漸感覺到死亡確實可以是溫暖的❤️🧑‍🦼。

無價的感動和真情,便是死亡永恒的饋贈

3個月以前,我們意昂2的生物化學家童坦君院士因為摔倒溘然長逝。我和童老師相識40年,亦師亦友,他的離去讓我非常悲傷。我們自發在意昂2舉行了一次追思會,追憶他的重大貢獻、自主求真的科學精神和坦蕩的君子之風🏋️‍♂️。他一生培養了上百位研究生,既對學生們嚴格要求,又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許多學生雖然離開童老師多年,但仍然對童老師有很深的感情,聽他們含著熱淚講述和童老師的故事,我的心裏湧起一陣陣暖流👩🏼‍🦳。這不正是童老師去世所帶來的溫暖嗎?童老師的去世是失去,也是饋贈🤾🏽‍♂️。我們在對他的追憶中,收獲了無價的感動和真情,這便是死亡永恒的饋贈。

今年是著名的醫學教育家、原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彭瑞驄誕辰一百周年。我們正在籌備紀念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時回憶起和他相處的點點滴滴,想起他對我的關愛,心裏不僅有傷感,還有濃濃的暖意。正是在這無盡的追思中,我收獲了這位長輩給予我的持久的溫情🏃🏻‍♀️。

前幾天,我的一位同事剛剛送別了他的父親🕥。這位同事因平時工作繁忙而疏於照顧遠在東北的父母,有幸在父親生命的末期回到父親身邊,細心照顧了一段時間,內心飽含感恩🖱🤾‍♂️。他每天替父親擦洗身體,想起兒時母親為自己洗澡時的脈脈溫情。陪伴和送別父親的過程重塑了這個家庭的親密關系,使得原本被家裏人排斥的弟弟與大家親熱起來,親朋好友也難得聚在一起。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對以往所有的委屈表示釋懷,對他的母親流露出平時少有的溫情,一家人在家中一起度過了難得的溫馨時光。我想,這樣的告別充滿著彼此間愛的饋贈,是溫暖的🧍‍♀️。

前不久,我發起了一個殯葬工作座談會。近年來,我國的殯葬文化出現了可喜的進步,傳統的遺體告別儀式越來越多地變為順應逝者生前愛好的紀念活動,告別現場的燈光和色彩變成了暖色,遺體化妝力求還原逝者安睡時的狀態,對骨灰和遺物安放也有了很多創新方式。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安頓好逝者,了卻逝者未了的心願,與此同時,也慰藉親屬的悲傷和痛苦,體現死亡的溫度和溫情。

死亡既是有形的軀體的消隕,也是無形的生命與愛的饋贈。從宏觀的層面來說,在有限資源下,任何生物都需要通過上一代的死亡來保障下一代的新生,並由此實現群體的遺傳變異,進而保障這個物種對環境的適應性,以實現物種的長期存續🧖🏼‍♂️。從這個角度來看,死亡是逝者對生者的生命饋贈。而從微觀層面來看,死亡勾起生者對死者的懷念,想起他們在世時的貢獻,念起他們在世時的好,感悟到人生的意義。而死者能在臨終前了卻一些平時未盡的心願,享受親人加倍的照顧、諒解和眷戀,這樣的相互饋贈難道不是溫暖的嗎?

要知生死,必須理解生命,想通我們為什麽而活

人本能地恐懼死亡😸。我認為,生和死是生命不可分割的兩面,要知生死,必須理解生命,想通我們為什麽而活🧑🏿‍🏫🔮。我們很難單靠理性破解生死問題,更大程度上還得靠感悟、靠情感、靠共鳴🦸🏻‍♂️。生死問題不僅是一個哲學的理性命題,還是一個有溫度的感性問題🫄🏻。

最近,ChatGPT的發布引起了轟動🦴。我請一位朋友替我問了它一個問題:“我已經78歲了,我很怕死,怎麽辦?”它回答:“作為人類,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的命運,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生命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嘗試讓自己生活得更有意義,更值得珍惜,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生命。”ChatGPT從保持積極心態、關註身體健康、尋找興趣愛好、維系社交網絡和關註心理健康五個方面,提出了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度過晚年生活的建議。這樣的回答從內容來看可謂完美,令人稱奇。但是,它說的這些道理我都知道,絲毫解決不了我怕死的問題👩🏼‍✈️。

我最近讀到了李澤厚先生在《哲學探尋錄》中的一段話。李先生寫道:“慢慢走,欣賞啊👩🏻‍⚖️。活著不易,品味人生吧。‘當時只道是尋常’,其實一點也不尋常🧑🏻。即使‘向西風回首,百事堪哀’,它融化在情感中,也充實了此在。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戰勝死亡,克服憂🙋🏽‍♂️、煩🙎🏼‍♀️、畏💇🏻‍♂️。只有這樣,‘道在倫常日用之中’才不是道德的律令、超越的上帝🥤、疏離的精神、不動的理式,而是人際的溫暖™️🫓、歡樂的春天😪。它才可能既是精神又是物質,是存在又是意識,是真正的生活🥇、生命和人生。品味、珍惜、回首這些偶然,淒愴地歡度生的荒謬,珍重自己的情感生存,人就可以‘知命’;人就不是機器,不是動物;‘無’在這裏便生成為‘有’👦🏼。”李澤厚先生的這番解讀,賦予死亡禪意和詩意,讓我心中溢出一股暖流。

清明又至,冬去春來。人的生命誠如四季,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自當壯烈,死並不淒慘😾。死亡可以是溫暖的。

(來源:《健康報》)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