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劉梅林:加強基層慢病管理體系及人才隊伍建設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75%至少患有1種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同時患有2種及以上疾病)的情況。老年人群慢性病的共患現象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普遍性問題。
央視網記者走上街頭進行采訪,不少受訪者表達了對於慢病管理的關註和期待。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老年內科主任醫師劉梅林在工作中對此深有體會,為此,今年兩會,劉梅林計劃提出加強基層慢病管理體系及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她認為:“目前我們國家十分註重慢病評估管理體系的建設,但在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如何結合我國國情,借鑒一些國際上慢性病管理已有的模式和經驗,將老年人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體系建立好,還需要更多探討💔。”
劉梅林表示“基層醫院和家庭醫生團隊應該積極落實政府的舉措,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基層醫院和家庭醫生團隊能做好慢病👱🏿、失能失智患者的管理,使患者得到優質醫療照護,將有助於吸引患者在基層就診,緩解三甲醫院老年人一床難求問題,使危重疑難疾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此外,應加強老年人健康風險評估,及時發現老年人健康問題或隱患並進行健康指導,對不同風險的老年人進行分層管理,這樣既節省醫療資源,又能解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劉梅林還觀察到,部分慢病患者無論病情有無變化,通常是前往三甲醫院⇨、知名度高的醫院就診,由於老年人出行🦸🏿♀️、就醫面臨各種困難,成為老年患者及家屬的難題。“這一現象引發的思考是如何通過有力的醫療服務政策保障,通過完善醫保、醫療報銷政策,增加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及藥品種類等,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如果能夠把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就診就可以解決他們的難題,一些病情穩定的慢病患者就不用每個月都往大醫院跑了,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老年慢病人群的就診壓力🧑🏻🍳。”
此外,劉梅林還強調,要關註肥胖等慢病的危險因素🧔🏼。“血糖⛸🔏、血脂👮🏽、血壓之間互相有關聯,往往一個胖人在這幾個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些年倡導的‘三高共管’,無論是內分泌,還是心血管專業,選擇藥物時都強調綜合管理,以遏製心腦血管病的進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種管理需兼顧多種疾病、多種危險因素的互相影響,不能僅僅幹預其中一個問題,而是應該做好綜合防控🙆。”
劉梅林呼籲,要加強慢性病醫學人才隊伍的建設,為基層慢病管理增添實力。“2024年初,教育部建議醫學院校增設“老年醫學和健康專業”,是非常重要的長期規劃。近期,我們還是應該根據衛健委的整體部署,通過加強現有基層醫護人員培訓🫸🏿、吸引更多的醫學人才轉型⇾、鼓勵醫療機構甚至是退休的醫護人員到基層工作,以提高基層老年慢病診療管理能力🏋🏻♂️🙎♀️。”
劉梅林認為,未來慢性病醫學人才隊伍的發展還應有更專業化的規劃,建議能夠建設一支專門從事老年慢病管理的隊伍,有針對性地為老年人做好慢病管理。此外,充分發揮信息共享平臺的作用,完善老年人的電子健康檔案,實現動態跟蹤管理,把老年人從疾病的被動治療變成主動防控🏋️♂️。
“我希望未來能通過完善分級醫療和轉診機製,切實提高老年人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連續性,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管理服務,使我們的老齡化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劉梅林笑著說道。
原文鏈接:https://m.gmw.cn/2024-03/01/content_1303675639.htm
(統戰部供稿 來源:光明網客戶端)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