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在“胃”來——2024胃癌規範診療質量控製項目走進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
日前,“質”在“胃”來——2024胃癌規範診療質量控製項目醫院參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在本次學術活動中,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榮幸地迎來了來自北京🪭、鄭州🧓、江蘇、江西、安徽、山東🫲🏻、天津、山西等多個省區市質控中心醫院的眾多專家,共同交流並探討了消化道腫瘤診療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實踐真知。
交流互鑒 從理論到實踐
在參訪活動中,與會同道們通過實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病房管理和I期臨床團隊臨床研究、I期臨床病房🎅🏽、綜合研究型病房以及臨床研究護士管理體系。
在消化腫瘤內科病房,科室李健教授介紹,消化腫瘤內科擁有一支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以其先進的內鏡技術❣️、精準的病理分析和個體化治療方案著稱,共同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診療服務。同時,科室還註重對患者進行術前和術後的營養評估,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成功率。
在沈琳教授的帶領下,消化/I期臨床研究團隊近5年開展了307項臨床研究,新藥I期研究幾乎遍布全部潛力靶點,同時臨床研究的模型呈現多樣化,並在免疫治療、新藥研究和CAR-T治療等領域取得突破,推動了消化道腫瘤治療模式的革新☯️。
據李健教授介紹,消化腫瘤內科護理團隊為患者提供了包括病情監測、藥物管理👐🏻、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優質的護理服務,與醫生團隊緊密合作,確保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此外,消化腫瘤內科與病理科、放射科、外科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MDT模式為患者提供綜合診療方案。
在I期臨床病區,龔繼芳教授介紹說,I期臨床病區是專註於抗腫瘤新藥I期臨床試驗的病房👌🏿🏋️。病區近年來收治了大量患者,2023年入院人數達979人,新病人率達43.63%。病區與國際頂級PI合作,參與了多項First in class產品研發,涵蓋全球新治療方案和Best in class多達100余項I期劑量探索性研究⏯。I期臨床病房還通過多學科協作平臺,針對不同腫瘤類型開展探索性研究,並與國內外知名藥企和醫療機構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此外,病區還建立了精準治療研究體系,推動了多項創新診療技術的發展🌍。
在綜合研究型病房,王洋教授介紹說,綜合研究型病房是為響應國家新藥創新戰略而建立的多功能臨床研究平臺👮🏼。2023年4月開始運行,目前病房每月收治患者千人左右,設有治療椅、床位、采血窗口等專用設施,提供I-III期藥物臨床試驗和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服務🥸。病房醫護團隊分工明確,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包括臨床試驗采血、心電圖檢查和門診訪視。此外,病房還開展患者教育和人文關懷活動,致力於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是醫院科研和醫療服務的重要力量。
除了科室的明確分工外,研究護士團隊由護理部統一管理,負責臨床試驗全流程,以受試者為中心,確保試驗質量⬜️。在臨床試驗中,團隊成員承擔學習者、教育者、資料收集者、執行者、管理者和協調者的角色。醫院為研究護士提供系統培養,包括GCP、SOP學習,以及疾病和藥物相關知識的教育。交流中,劉曉紅護士長詳細介紹了研究護士團隊人員配置、分工職責、考核機製以及培訓計劃等,為參觀同道提供參考和借鑒⛹🏿。
學術盛宴 共話胃癌診療
參觀結束後,一場圍繞胃癌規範化診療的學術研討會拉開帷幕。研討會由消化腫瘤內科張小田教授、李健教授和彭智教授擔任主持。研討會伊始,胃腸腫瘤中心首席專家季加孚教授、院長李子禹教授以及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教授分別發表熱情洋溢的開場致辭🧘♂️。會議聚焦胃癌質控以及最新前沿進展,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註。
會上,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吳舟橋大夫分享《胃癌診療的質量控製》指出,胃癌診療的質量控製是確保胃癌患者得到規範、有效治療的重要措施。通過系統的質量控製,可以提高診療效果,減少誤診、漏診以及不必要的醫療風險。首先,腫瘤高質量發展包括診療規範及指南、臨床路徑管理、質量指標監控、藥耗管理等基礎質量以及費用管控、臨床試驗治療管理🤏、腫瘤專科醫聯體的質量同質化管理、腫瘤區域醫療中心的質量同質化管理等高質量發展兩個方面。我國臨床路徑實施效果,路徑執行情況不斷向好,完成率、依從率不斷提升,變異率保持低位🐜。據吳舟橋介紹了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2002年率先實踐多學科診療模式,至2018年底共建立14個MDT團隊👍🏼。MDT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規範化診療,我國20個試點地區研究顯示,MDT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製定質控指標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規則,通過對國家中心抓取的電子病歷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對相應醫療單位的胃癌診療工作的質量進行評價,製定的依據是國家規範和行業指南。吳舟橋從質控製定的指導原則👨🏿🎤、目錄、細則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胃癌診療規範化質控標準。最後,他從研究對象👊🏻、數據記錄與收集、數據質量控製及術後並發症幾方面入手闡述了單中心手術安全的質量控製🧑🏻🍼。
消化腫瘤內科曹彥碩大夫分享《胃癌HER2靶向治療策略的優化》指出,我國每年約有4萬例新發HER2陽性晚期胃癌病例。患者基數大,優化治療策略勢在必行。但當前胃癌HER2靶向治療面臨諸多問題:後線抗HER2方案療效大多不理想,中位總生存期(OS)不足12個月,胃癌HER2表達存在異質性,胃癌細胞信號通路改變或細胞過程與腫瘤微環境變化均可能發生,HER2陽性胃癌患者腫瘤侵襲性高↙️、預後不佳,以及後線患者身體狀況不佳、腫瘤負荷重等;這些問題共同構成HER2陽性晚期胃癌後續治療的挑戰。新型抗HER2藥物T-DXd後線治療療效顯著,可使HER2陽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超過12個月👧📈。T-DXd具有高藥物抗體比及強旁觀者效應,可克服HER2表達異質性,廣泛殺傷鄰近腫瘤細胞;采用全新機製載藥-拓撲異構酶1-抑製劑,避免與紫杉類化療藥物交叉耐藥。T-DXd更早使用或可進一步改善整體安全性,6.4mg/kg劑量在中國人群中耐受性良好;前線接受過免疫治療的患者或可作為優勢人群💁🏽♀️📸。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抗HER2藥物從後線向前線進軍,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與更精準的治療,實現更長生存。
消化腫瘤內科謝通大夫在《胃癌病例分享》中介紹了一例胃癌患者的治療經過。患者入組KEYNOTE 811臨床研究,接受免疫/安慰劑+靶向+化療方案,取得28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PFS);之後入組“MK-7684在晚期實體瘤受試者中作為單藥治療以及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的Ⅰ期試驗”接受相應治療,未獲益;隨後進入DESTINY-Gastric06臨床試驗,接受T-DXd治療後肝臟轉移竈幾乎消失不見,行原發病竈切除術,術後未行藥物治療,且最近復查未見新發病竈。該病例驗證了ADC藥物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優勢,以及轉化治療的可行性,未來值得進一步探索,為更多晚期患者提供手術可能💅🏼。
在引人入勝的病例分享之後,與會專家對病例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剖析,並提出了一系列寶貴的治療建議與改進策略🤷🏽♀️👨🏻🦰。在討論過程中,專家們共同強調了多學科協作在胃癌治療中的關鍵作用,通過融合各學科的獨特優勢,能夠為患者打造更為全面和精確的治療計劃。
通過本次參訪活動,專家們對於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在消化腫瘤、I期臨床研究🤨、綜合研究型病房及臨床研究護理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創新實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們紛紛表示,這些經驗對提升腫瘤治療水平👩🏼⚖️、推動胃癌診療規範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