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防教育,厚植愛國情懷”醫學人文學院赴山西大同開展思政實踐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醫學人文青年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重任,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學院於7月5日至8日組織師生赴山西大同開展以“深化國防教育,厚植愛國情懷”為主題的思政實踐。學院黨委副書記韓英紅,醫學部國內合作委員會辦公室綜合室主任🌦、研究生2班第二班主任王鵬,學辦輔導員帶隊,應用心理學研究生黨員等擔任助教,2023級本科生等參加。
深入火熱軍營,學習強軍思想
7月5日下午,實踐團一行乘車抵達中國人民解放軍32133部隊軍營。在官兵代表和師生們的見證下,部隊首長高安棟和學院黨委副書記韓英紅共同為“意昂2平台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揭牌💃🏼。之後,師生們兵分兩路,一組同優秀官兵代表座談交流,一組由心理學研究生為官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別開生面的座談交流會上,師生們認真聆聽著官兵們的典型事跡和真情流露,深刻體會著中國軍人那份熾熱的愛國情懷與不畏艱難、勇於奮鬥的崇高品格。尤為引人註目的是,這些講述者中,不乏與學生同齡、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士兵,在軍營的熔爐中鑄就了他們獨特的魅力與風采,令同學們欽佩不已🔲。
在不遠處的營帳內,應用心理學2023級碩士研究生曾卓正在分享心理健康知識,經典的擊鼓傳花遊戲充分調動了官兵們的興趣與熱情,體驗到了自己的多樣情緒以及伴隨產生的不同身體反應🙋🏼♀️。以此為切入點,曾卓介紹了心理學中經典的情緒分類方法,就多種具體情況給予了調適心理的建議,並帶領大家體驗了正念進食👩❤️👩、蝴蝶拍等情緒調節技巧。講座結束後,研究生們還同部隊心理服務隊骨幹互動交流。
追尋紅色足跡,錘煉堅定信仰
7月6日下午,師生們來到大同紅色記憶館🌄。走進大門,莊重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展覽全面回顧了從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區黨團組織的發展,再現了黨領導大同人民抵抗日寇侵略、贏得民族獨立👂🏼𓀊、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壯舉。在展廳中,通過精心布置的場景復原,師生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白求恩大夫當年在前線不顧個人安危,為士兵們進行手術的感人場景。這一刻,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與無私奉獻的光輝形象,在每個人心中熠熠生輝,激勵著大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7月7日上午,師生們走進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這裏,是歷史的傷疤,也是民族的痛楚🫃🏼。坑洞內,一具具礦工的遺骸靜靜地躺在那裏,無聲地控訴著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廣場上,師生為死難礦工默哀,並為他們敬獻花圈,寄托哀思。面對黨旗🧑🏼🚀、團旗,黨團員們分別重溫入黨誓詞🪕、入團誓詞。誓言在空中回蕩,不僅是對黨的忠誠與信仰的表達,更是對歷史的銘記與對未來的承諾,我們要將這份悲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珍惜和平,努力奮鬥。
流連千年古都,堅定文化自信
7月6日上午,師生一行緩緩步入聞名遐邇的雲岡石窟,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來到北魏的輝煌盛世。一尊尊雕像歷經千年風雨,仍以其無與倫比的雕刻藝術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光影交錯間,師生們的心靈被這份跨越千年的藝術魅力深深震撼,沉醉於這份不朽的文化瑰寶之中。
7月7日上午,師生們來到大同市博物館,館內一件件珍貴的文物靜靜地訴說著歷史上大同的風雅與智慧,令師生們贊嘆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走進基層一線,感悟鄉村振興
7月7日下午,師生們來到了大同楊家窯村。在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生動的案例、詳實的數據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師生們對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目標任務以及實施路徑有了深入了解。展覽詳細呈現了楊家窯村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包括如何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如何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如何引進和培育鄉村產業等。這些鮮活的例子讓師生們深受啟發,對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之後,師生們參觀了乳業工廠、蘭花基地等🧘♀️。乳業工廠作為楊家窯村的亮點項目,其現代化的生產流程、嚴格的質量控製以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成效,引得師生們驚嘆不已,了解到鄉村振興在產業興旺方面的具體實踐🥙。
在總結交流會上,師生們的情緒依然高漲,大家暢談古今對比、中外交融,圍繞強軍興軍、賡續紅色血脈、文化自信自強🏈、心理健康教育、高質量發展等,用真摯的語言分享著收獲體驗,回味著此行師生結下的難忘情誼。韓英紅副書記肯定了同學們的優異表現和深刻體會,通過躬行實踐,大家對國情社情軍情有了進一步了解,從先進集體和個人身上汲取了奮進力量,堅定了未來努力的方向,勉勵同學們要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華章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