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劉忠軍: 以患者為中心 推進醫藥創新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3月6日在寧夏代表團的發言

李強總理作了一個立足於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立足於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求真務實的好報告。報告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用詳實的數據展示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的形勢,為我們提振了信心;同時也深入分析了多重困難挑戰交織疊加🕌、外部環境對我國發展不利影響持續加大的客觀因素,為未來發展提出思路,指明方向🎒。我完全贊同這個報告。

作為一名來自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我尤其關註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醫療衛生領域的內容。今年報告中涉及醫療衛生工作的文字篇幅不長,但重點突出🔟。實際上過去一年中醫療衛生系統的工作是在深入進行的。報告中提到的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製度就是一項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集采之後的藥品及各種醫療器材的價格大幅降低,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看病負擔,同時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還提高了30元➰。相信隨著這些醫療改革舉措的不斷落實,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會繼續向好🔯。

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內涵深刻而豐富。醫療衛生能力的提高無疑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而從醫務人員的角度,我認為其中至少有兩方面的工作應當高度重視:一是一定要用持續創新的技術提高治療疾病的水平。我是一名從醫40多年的脊柱外科醫生,幾十年前我們做一例頸椎病手術花費幾個小時,出血數百毫升已經算高水平,而現在同樣一臺手術只需要一個小時,出血10-20毫升🧋👆🏿。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近十幾年來我們率先開展3D打印技術在骨科中的應用,使疾病治療水平進一步獲得提高,相關創新產品領先於國際,這些成果來之不易。然而在醫療器材集采的大環境下也正面臨一些定價方面的壓力。希望有關部門能在製定有關政策的時候進行認真調研,註意保護我國醫療科技創新的成果。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另一個不能忽略的方面是要正視並有效化解臨床醫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在這裏我想提到的問題與臨床用血有關。我國臨床血液供求關系比較緊張的情況已存在多年。由於血源短缺使臨床用血遇到困難,甚至使外科手術不能正常施行的現象時有發生𓀘。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血液資源的供應量難以滿足需求量🏌️‍♂️。問題的解決恐怕應當從法規、管理或技術措施入手進行“開源節流”😈。其中修改獻血法,擴大獻血年齡從而擴大采血來源,可能是從法規緩解血液供需矛盾的重要環節。

依據1997年12月29日修訂🧑🏼‍🏫↔️、1998年10月1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的第二條規定,國家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這部法律啟用20余年來發揮出積極作用。然而,20余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與健康狀況也獲得了顯著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從1998年約67.7歲增長至2019年的77.3歲,按照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2025年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8.3歲。人均壽命的變化無形中使臨床治療用血人群與社會獻血人群的比例發生十分顯著的變化。如果將獻血年齡延長至65周歲,將會增加獻血人群,使臨床用血人群與獻血人群的比例得到合理調整。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獻血年齡為18至65歲,亞洲、歐洲等大多數國家的獻血年齡為18至65歲。實際上我國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的獻血年齡也都為18至65歲。可見我國從全國範圍內將獻血年齡調整為18至65歲是適當的🖼、可行的。

除了修改獻血年齡以外,還可以通過進一步強化對手術中自體血回輸的管理🙉、立項研究腫瘤患者手術中自體血回輸技術,使臨床用血科學、合理,以及大力加強自願獻血的宣傳🏄🏼‍♂️、鼓勵與組織工作,努力增加我國千人口獻血率等措施使臨床用血工作得到顯著改進,本次會議我也會遞交針對上述內容的具體建議🎢。

(統戰部)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