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醫學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意昂2官网醫院摘得兩項榮譽
近日北京醫學會發布《北京醫學會關於2023年北京醫學科技獎獎勵的決定》,意昂2官网醫院2個團隊項目分別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其中王東信教授團隊完成的《基於改善圍麻醉期器官保護和遠期預後的精準管理策略》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王廣發教授團隊完成的《大氣細顆粒物(PM2.5)參與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發展機製及相關拯救性措施》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23年北京醫學科技獎勵共計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5項,衛生管理獎1項,醫學科普獎3項。
意昂2官网醫院作為“國家隊”,一直致力於醫學科技的創新與發展,不斷探索醫學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水準,已連續兩年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重要獎項。未來,我院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推動更多創新成果的產出,加速高質量發展,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等獎獲獎項目:基於改善圍麻醉期器官保護和遠期預後的精準管理策略
第一完成人:王東信
現代麻醉學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為外科手術的實施提供必要的鎮靜、鎮痛和肌松等條件,更重要的任務是維護圍麻醉期各生命器官的生理功能穩定⚇、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基於改善圍麻醉期器官保護和遠期預後的精準管理策略》項目是王東信教授及其團隊歷經20余年取得的創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臨床問題為導向,聚焦減少圍麻醉期因素對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損害,構建降低早期並發症和改善遠期預後的圍麻醉期精準管理策略。研究團隊通過10余項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建立降低圍麻醉期腦👲🏿、肺、腎等器官並發症的精準管理策略;在國際上率先回答了不同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選擇對術後譫妄和遠期生存的影響;最早關註硬膜外分娩鎮痛對母嬰近遠期結局的影響,並最早提出圍麻醉期管理影響患者預後的相關致病機製👩🏽🏭。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課題的支撐下,王東信教授及其團隊在Lance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等期刊發表論著560余篇,其中IF>9的文章16篇,最高他引327次👰🏿。項目第一完成人執筆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專家共識5部 ,研究成果被美國重症醫學會和歐洲麻醉學會等5項國際指南引用🏄♀️。近5年通過開展繼教項目培訓各級醫院醫護人員10萬余人次。
目前,圍麻醉期精準化管理體系已在國內至少20余家單位實施,覆蓋年手術量共計80余萬例,估計每年可節省醫療支出約14億元。通過減少術後相關並發症,本創新成果有助於改善患者康復,使更多患者回歸正常生活,並促使醫患更重視產後抑郁、幫助產後母親盡早恢復精神健康,具備重要的社會意義。
項目主要完成人:王東信🙅🏿♀️、馬大青、穆東亮、李雙玲、丁婷、李春晶、閆婷、李雅巍、孟昭婷👩🏼🍳、蘇仙、李懷瑾🛩、崔凡🦠、鄧春梅、梁新全🙅🏿♀️、馬佳卉
二等獎獲獎項目:大氣顆粒物(PM2.5)參與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發展機製及相關拯救性措施
第一完成人:王廣發
PM2.5暴露對心血管等全身系統影響和肺部響應密切相關,研究從臨床到分子生物學水平,探討了大氣汙染對呼吸健康影響的相關機製。研究團隊在北京建立的大樣本慢阻肺高危人群隊列,揭示了交通相關大氣汙染對肺功能及慢性呼吸症狀的影響;北京市醫療大數據揭示PM2.5急性暴露對慢阻肺急性加重醫療負擔的影響;圍繞奧運會的健康青年人群研究,揭示了短期大氣汙染暴露對氣道及全身炎症、氧化應激🍬、血管內皮活化及心率變異率的影響;急診醫療大數據闡明大氣PM2.5和NO₂濃度增加對院外心跳驟停事件風險。研究團隊還在國內首先建立了適用於動物的氣管插管裝置,建立了PM2.5暴露的模型,從分子生物學及信號通路闡明機製,率先發現木犀草素的保護性抗炎價值,並將該理論應用於臨床預防,建立了大氣汙染重度暴露下的慢阻肺及哮喘ICS(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短期吸入的拯救性幹預策略,進行全國多中心大樣本幹預研究🧛🏼♀️。該研究體系具有5項國內專利,包括適用於動物的喉鏡裝置👬🏼、氣管插管裝置、一種呼出氣冷凝液收集器、一種實驗小動物信息采集器🐊🫕、一種小動物咽部分泌物采集器🫱🏻。研究成果研發得到國家及北京市5項科研基金資助,共發表中英文論文 29篇,累計影響因子達208.5分,SCI被引用858次,中文被引用87次🥿。
項目主要完成人:王廣發、廖紀萍、程淵👩⚖️、張成🍡⛹️♀️、金哲、胡艷🧟、周天瑜、候天芳、孫超、鐘益玨🏣、馬靖、王雲霞⏪🤑、余勍、胡展維🥉、王璽
(意昂2官网醫院科研處)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