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載譽歸來
在碩果累累,夏末秋初的美好時節,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圓滿完成援藏任務,今日凱旋!
腎內科唐雯、眼科範翔、內分泌科樂雲逸、泌尿外科鄧紹暉、放射科袁源👰🏻♂️、信息管理與大數據中心鄧晨輝,以專業的技術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雪域高原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下午1時許,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內洋溢著喜慶與期待的氣氛。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副院長李蓉帶領各派出科室負責人,黨院辦、醫務處、人事處、宣傳中心、工會等職能處室代表以及援藏隊員的家人和同事們,手捧鮮花,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地等候在這裏,共同迎接援藏專家歸來🦝。
航班抵達的消息傳來,大家焦急地望著出口方向。看到隊員們從出口走來,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的家人們第一時間迎上前去,熱情招手示意,用最熱烈的擁抱和最深情的問候,歡迎隊員們回家🧑🎤。李蓉副院長為隊員們送上了溫馨的小禮物——穿著藏族服裝的“三寶”,迎接隊員回京。
2024年8月1日,李蓉副院長代表醫院赴拉薩看望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隊員,並參加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交接會議🦔。隨後,在意昂2官网醫學部第九、十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交接座談會上,李蓉副院長回顧了援藏十年的變化,她指出,一批批援藏隊員傳承援藏精神,克服困難開展工作,隊員自身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中都得到了錘煉,未來,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會一如既往做隊員們的堅強後盾。
在過去的一年裏,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克服重重困難,有效保障了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們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帶到雪域高原,治愈了一個個患者,完成了一臺臺手術,帶出了一個個徒弟,為提升西藏自治區的醫療服務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們還深入到高原腹地,走進基層,為幹部、群眾義診,進行業務交流,為醫療事業發展建言獻策,為推動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援藏專家們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的作風,得到了當地同行和群眾的一致肯定。援藏專家獲得“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紀念章”,並被聘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終身客座專家😣。
目前,第九批隊員和第十批隊員已順利完成交接,2024年恰逢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十周年,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組團式”援藏工作也將翻開新的篇章🔘👩🏼🏫。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組團式”援藏工作,近十年來,把“組團式”援藏工作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從普通外科、消化科、婦產科🐋、生殖醫學科、骨科👳🏿♂️、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神經內科、運動醫學科👳🏼♀️😊、急診科🧗、耳鼻喉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腎內科、眼科、放射科、泌尿外科、信息管理與大數據中心🙇🏻♂️、手術室、疼痛科⚄、神經外科等科室共選派59名專業人才和1位醫院管理專家,深入紮根雪域高原✋🏻。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崇高援藏精神,以“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贏得了廣泛贊譽與尊敬。他們不僅將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院訓精神留在雪域高原,更將醫院在臨床醫學🏋️♂️、科研探索、教學培育及管理創新方面的經驗帶到拉薩,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蓬勃發展築牢了基石💆🏽♂️。他們不僅用精湛的醫術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崇高情懷,讓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人的風采留在西藏同胞的心中。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的醫療隊員們,以身作則,傾心傳授,與當地醫生共同創造了多個“零的突破”。他們積極推廣前沿醫療技術,革新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醫療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更引領了醫院管理向精細化👩🏻🔧、現代化轉型,讓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的管理模式在高原上生根發芽。
在製度建設與學科發展上,醫療隊亦不遺余力💌。他們優化管理架構,規範診療流程,強化科室建設,為專科發展進行長遠規劃,並推動醫學研究的深入開展👨🦱🖨。通過遠程醫療、學術交流等多元化平臺,搭建起知識與智慧的橋梁,促進學科間的融合與碰撞,為西藏醫療事業快速發展添加催化劑🙋🏿♀️。
未來,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將繼續發揚援藏精神,促進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綜合實力提升,推動西藏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延伸閱讀】工作總結及感言:
唐雯:腎內科主任醫師
參與多項醫院管理工作,牽頭開展“改進病案首頁填寫及編碼—助力國考成績提升” 專項工作並推動實施,助力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援藏醫療隊黨支部書記,發揮援藏黨支部的引領帶動作用,獲評自治區人民醫院2024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促進臨床-實驗室-病理-治療的深度融合,成功診治多例疑難危重腎臟病,獲得患者認可和好評。助力腹膜透析亞專業的發展,指導並完成多例疑難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置管術,完成西藏自治區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成功診治一例嗜酸性粒細胞性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開展多種形式的科研輔導,促進科室科研水平提高,輔導本地醫生完成全國腎臟病年會論文投送,獲壁報展示3項,帶領當地醫生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篇💮。個人援藏期間申報並獲批2024年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組團式援藏醫學項目1項。
一年的援藏生活已經結束,作為一名來自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的援藏醫生,我覺得我是幸運的。醫生,可以幫助患者解除病痛,實現人生價值,援藏,讓我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來到西藏,用我的專業去幫助可愛又淳樸的藏族同胞。我也看到在更高海拔、更艱苦環境中工作的援藏醫生和各個工作戰線上的援友們,這些都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援藏精神” 的內涵。此外,來自學校、醫院、受援醫院及科室及家人的關心和關愛時刻伴隨著我,“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這珍貴的援藏經歷必將伴隨我一生,激勵我不斷努力前行。
範翔:眼科副主任醫師
2年來,共計開展新技術9項,其中創新性新技術3項、引入性新技術6項;2項創新性新技術及4項引入性新技術已轉為常規技術,當地醫生能夠獨立開展。榮獲西藏自治區2023年度全區職工“五小”活動優秀創新成果,成立西藏地區首個眼科眼底病與青光眼專科聯盟,建成西藏自治區首個國家級“一站式玻璃體腔註藥實踐基地”,促成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與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簽約眼科專科醫聯體。多次前往西藏自治區7地市尤其是高海拔的那曲、阿裏地區,山南👨🏽🦲、日喀則抵邊偏遠地區等開展義診、調研、幫扶👨🏿🍳🫘、手術,並積極組織公益捐贈、科普宣教等活動🎛🚦。2022年疫情防控期間,承擔整個自治區眼科急危重症搶救及手術工作,之後通過開設日間病房⛔👩🏼⚖️、推行日間手術,使眼科平均住院日由5.5天降至2.5天。
援藏兩年兩周又五天,我的心已經和當地藏族同胞們🧓🏽、科室戰友們以及中組部第十批援友們緊緊連在了一起👴🏼🍙。在世界屋脊的凈土之上,我們一起同甘共苦🔷、踔厲奮發,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首例”突破、救治了一例又一例在平原幾乎見不到的疑難危重病例,切實地為雪域高原百姓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回歸工作崗位後,希望我能夠繼續秉持援藏精神,不怕吃苦🧑🏼🦲、團結向前,保障好後續的“柔性”援藏工作,在自己所在的醫療學科領域勇攀高峰。
樂雲逸: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提高當地科室對於內分泌科疑難病和少見病的診治水平,建立了常見病診治的標準化流程,開設自治區首個內分泌性高血壓門診,申請多項區內、院內新技術、新項目。積極參加衛健委、醫院組織的義診活動,並前往日喀則地區進行調研。通過“師帶徒”項目手把手對當地醫生進行指導,協助科室醫生申報院內課題1項,指導科室碩士研究生進行課題設計、開題、論文答辯、論文書寫等,其中2名碩士研究生順利畢業🪟。獲得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組團式援藏醫學項目資助,目前項目正在進行當中。指導當地醫生發表SCI論文1篇,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論文1篇。積極舉辦和參加醫院的各種活動和會議,籌辦“西藏醫學會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分會第九屆年會暨基層糖尿病管理提升項目會議”,協助科室主任製定科室發展規劃和建設。
援藏的一年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收獲的旅程,它不僅是一段職業經歷,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每一個病例的救治,都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也讓我更加敬畏生命,珍惜每一個健康的瞬間。同時,藏族同胞的純樸與熱情,也讓我感受到了人間最真摯的情感,這些經歷都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援藏雖然辛苦,但很值得,我得到了援友情、同事情及漢藏情誼,也歷經了風雨和酸甜苦辣🙆🏽♀️。展望未來,我期許西藏的醫療衛生事業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讓更多的藏族同胞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鄧紹暉: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以復雜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為工作重點,一年來完成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裝機以來全院37%的機器人手術量,順利完成機器人輔助下腎癌合並腔靜脈癌栓、巨大嗜鉻細胞瘤、巨大腹膜後脂肪肉瘤等疑難泌尿外科手術。填補西藏自治區泌尿外科空白8項,獲批自治區級新技術6項。獲批西藏自治區自然基金1項,指導科室成員獲批科研基金2項🙆🏼😮💨。
感謝我的小家庭和三院大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你們是我順利完成援藏工作的堅強後盾📍。感謝西藏自治區的各族同胞,在他們給予我成長的幫助面前,我個人的工作微不足道👵🏽。感謝老西藏精神,和與之一脈相承的援藏精神,激勵我投入到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洪流中,維護邊疆穩定,促進民族團結,以微薄之力做了點滴貢獻,為此我倍感榮幸。
袁源:放射科副主任醫師
加強科室建設,協助科室製定學科發展規劃,完善放射科危急值上報、不良事件上報、傳染病上報等製度,優化CT、MRI增強繳費預約流程。每月2次理論授課🦏、每月主持2次放射科疑難病例討論、根據需求不定時進行京-藏遠程會診,提高當地醫師影像診斷水平;定期抽查診斷報告和檢查圖像,每月每季度召開影像質控會議,提高圖像和報告質量🍻。作為平臺科室,多次參與全院各個科室和中心的疑難病例會診和MDT👰🏼♀️。多次參與衛健委👩🏽🎨、醫院組織的義診活動,並至昌都市八宿縣進行調研、放射質控🧯🧟。依托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放射科,成功舉辦“西藏自治區放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學術會議暨2024醫療人才 ‘組團式’援藏京藏醫學影像診斷與技術規範化培訓班”,成功協辦“西藏兒童生長發育與主動健康論壇暨影像診斷技術培訓班”。開展新技術2項,成功申報2024年度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組團式援藏醫學項目1項,師帶徒1名,指導青年醫師成功申報院內青年項目2項⚀。
一年援藏,一生藏緣。在這一年內,我深切體會到高原缺氧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艱辛,也體會到藏族患者每一聲“安吉拉”中包含的期望和信任,對“兩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西藏同事🤘🏿、西藏援友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非常榮幸能與西藏自治區放射科醫師一起,為西藏放射學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鄧晨輝:信息管理與大數據中心工程師
參與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信息化頂層設計調研並負責智慧管理組,以調研結論為依據,推動整體實施方案的編製。修訂全區院前急救指揮平臺建設方案,穩步推進項目落地。梳理並明確信息項目實施的完整流程和各環節重點事項,製定數據安全和機房管理相關規章製度8項,修訂信息化建設管理🈷️、內控管理等製度20余項,開展全院網絡安全培訓和科室業務培訓,不斷加強醫院信息管理和信息應用能力,提高員工網絡安全素養💇🏼。統籌移動護理 🔰🩼、急診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科研管理等10余個信息系統的建設,逐步提高醫院信息化水平。
“有一種生活,沒有經歷就不知其中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就不知其中快樂。”援藏一年,海拔的高度拓展了我生命的寬度,看著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信息化水平在一位位援藏前輩和我的努力下不斷提高,我為能夠參與援藏這項偉大事業並盡自己綿薄之力而感到由衷自豪💇🏻♂️。回首望向這片自己戰鬥過的土地,更加深刻體會到一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的含義。雖然我離開了西藏,但我將繼續為西藏的醫療信息化發展👨🏼🍳、為藏族同胞能夠享受更好的醫療信息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
編輯:玉潔生健康委員